100年第1學期-1735 社會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分組報告 30
小組分組報告 20
期中考試 10
期末考試 10
個人期末報告 2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86 人選讀,尚餘名額-16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施聖文

教育目標

何謂社會學?為什麼要念社會學?社會學又能夠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學習呢?社會的千奇百樣,我們身處在這樣的世界中,個人與社會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連結?我們常常使用這個字—社會,卻很模糊的認識它,社會到底有哪些型態?它到底是空間的意向,還是時間的延續? 透過本課程,希望讓同學對「社會」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並且學習以更具人文社會的態度觀察日常生活。也希望同學以一個質疑與批判的態度,學習在社會生活中找出問題,形塑問題意識,重新看待社會的各種面向。透過初步的討論及認識社會組織運作的原則,進而能有社會實踐的關懷。從中讓同學試著從群體與個人不同角度,來面對社會的議題進行深度的思考,並從空間進入時間,有其歷史縱深的想像,透過時空背景的瞭解,來進行自我行動的規劃。 本課程著重在同學們在課前的預習與討論,上課的互動與對話,要求的事在課程進行中間你的思考的運轉,相對於文本的內容的不解,千萬不要有看不懂就算了的心態,要實際的去找出你哪裡看不懂,把質疑、不解、不懂的情緒與態度,當作是一種正常的反應,不要對於這些情緒沈默不語,或是有任何害羞的想法。一個好問題,才是一個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透過這門課的訓練,希望能夠讓同學對於「問題」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以協助各位在未來大學的學習。

課程概述

這是一門介紹及探討社會學基本概念及社會學所關心探究的社會現象及問題。社會學研究家庭、團體、社區、社會與國家等人群的集結與網絡,也探討文化、宗教、教育、法律規範與政治、經濟等制度與人的關係及對人的影響。本課程討論的這些議題觸及了社會運作的邏輯、社會控制的方式及政治、經濟、教育等資源的分配與不平等的形成,同時也探討性別、種族、階級等人類關係在社會化及制度形成與演變過程中對人的影響。 1.透過社會學觀點理論與社會現象觀察的基本訓練,啟發學生對於社會現象探究之興趣,建構系統性探究社會的基本知識與能力。 2.從重要的社會、文化、政治與經濟等議題的討論,協助學生理解社會體系與社會制度的運作。 3.透過社會學課程,培養學生對於社會上的弱勢族群所處之社會情境,具有提問及思考分析能力,並促使學生對於人群社會有更深層的關懷。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指定書目:
David M. Newman 2010《日常生活的社會學》,謝昇佑、魏龍達譯,台北:學富
王振寰、黃金麟等著 2009《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選篇)
Mills, W. C.《社會學的想像》,張君玫、劉鈐佑譯,台北:巨流(選篇)


參考書目:
Allan G. Johnson 2003《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承諾》台北:群學。
Anderson, Benedict 2005《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上海:上海人民。
Bauman, Z.《社會學動動腦》,台北:群學
Bonnewitz, Patrice 2002 《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台北:麥田
Giddens, A. 1996《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馬克思、涂爾幹、偉伯》,台北:遠流。
Giddens, A. 《批判的社會學導論》,台北:唐山。
Tony Bilton 等著《Introductory Sociology》,林子心、黃信洋等譯,台北:學富。
Touraine, Alain 2002《行動者歸來》,台北:麥田。
王振寰、瞿海源編,2003,《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巨流。
李丁讚編 2004 《公共領域在台灣:困境與契機》,台北:桂冠。
若林正丈 2004《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許佩賢譯,台北:新自然主義
高承恕等 1997《地方社會》東海大學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編,台北:聯經
王振寰 1996 《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
鞏宜君 1998 《「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1950~1969)台北:稻鄉
謝國雄 1999《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諸論》,南港:中央研究院
夏林清 1993《由實務取向到社會實踐—有關台灣勞工生活的調查報告(1989-1992)),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