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第1學期-1807 台灣社會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與討論 20 上課前請同學閱讀完文本
期中考 20 open book考試
每週指定文本作業8篇 30
小組報告 15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65 人選讀,尚餘名額-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鄭斐文

教育目標

我們希望,藉著研讀相關文獻及課後的田野觀察,同學們可以: � 更加認識、理解某些社會現象的成因 � 觀摩研究者如何對選定的題材進行研究 � 體會不同社會學次領域的研究特色 � 培養社會課題比較及分析能力 � 培養多元文化及人文關懷視野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成露茜,2008,〈移民/工發聲與媒體〉。頁129-158,收錄於夏曉鵑、陳信行、黃德北編,《跨界流離:全球化下的移民與移工》(下冊)。台北:唐山出版社。

【中國新娘在台灣】(蔡崇隆, 公視)

趙剛,2006,〈「多元文化」的修辭、政治和理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2:147-189。

林津如、王介言、吳紹文,2008,〈新移民女性之組織工作:一個跨領域的實踐嘗試〉。頁241-298,收錄於夏曉鵑、陳信行、黃德北編,《跨界流離:全球化下的移民與移工》(下冊)。台北:唐山出版社。

黃宗儀、李紀舍,2011。〈「近似家人,實非親故」:移工情感勞動與影像親密性的文化政治〉。《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2:5-30。
http://lab.geog.ntu.edu.tw/lab/r408/cht/index.htm

藍佩嘉,2008,〈階層化的他者:家務移工的招募、訓練與種族化〉。頁87-132,收錄於夏曉鵑、陳信行、黃德北編,《跨界流離:全球化下的移民與移工》(上冊)。台北:唐山出版社。

曾嬿芬,2008,〈誰可以打開國界的門?移民政策的階級主義〉。頁135-164,收錄於夏曉鵑、陳信行、黃德北編,《跨界流離:全球化下的移民與移工》(上冊)。台北:唐山出版社。

蔡瑞明,2002,〈台灣的社會階層化過程〉。頁165-200,收錄於王振寰編,《台灣社會》。台北市:巨流。

蘇國賢,2009,〈階級與階層〉。頁103-128,收錄於瞿海源、王振寰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市:巨流。

駱明慶,2002,〈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級與城鄉差異〉。《經濟論文叢刊》30(1):113-147。

林文蘭,2006,〈優惠或汙名?台灣教育補助政策的社會分類效應〉。《教育與社會研究》11:107-152。

潘幸玫,2006,〈學校評量系統、知識類別與社會階層繁衍—台灣中部一所國小個案研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3:95-141。

陳婉琪、溫郁文,2010,〈講啥米話咁唔要緊?語言資本對族群間職業取得差異的影響〉。《台灣社會學刊》44:1-54。

蔡麗玲、王秀雲、吳嘉苓,2007,〈性別化的科學與科技〉。頁201-224,收錄於黃淑玲、游美惠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台北市:巨流。

蔡麗玲,2003,〈科學學習與科學知識是中立的嗎?〉。《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3:91-97。

劉子利、徐錦興、蔡存裕,2010,〈國小學童網路成癮及網路素養現況之研究—以雲林縣斗六市為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4(1):13-49。

張玉珮、葉孟儒,2008,〈美貌的詛咒:男性凝視在網路相簿的權力探索〉。《資訊社會研究》15:249-274。

張淑中,2006,〈網路援交行為與預防對策之探討〉。《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 6:65-98。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台灣社會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