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第2學期-1701 都市社會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和期末考試以論說題為主,占學期成績三分之二。平時成績占學期成績三分之一,含上課出席率及二篇錄影帶觀感報告,期中考和期末考之前各一篇,針對某個都市主題或現象論述各約二千字打字文稿。 60 期中和期末考試以論說題為主,占學期成績三分之二。平時成績占學期成績三分之一,含上課出席率及二篇錄影帶觀感報告,期中考和期末考之前各一篇,針對某個都市主題或現象論述各約二千字打字文稿。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61 人選讀,尚餘名額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孫清山

教育目標

城市及都市社會乃是集合人類文明的精華所成,根據聯合國的統計,2008年居住在城市裡的人口超過鄉村,有33億人以都市為家。一千萬人以上的大都市有19個,到2025年將暴增到25個。預計到本世紀中葉2050年時,將有70%的地球人都住在都市裡。研究人類都市及都市社會已經是一重要課題;二十世紀初至今,有各種不同學科及學術領域均致力於研究城市及都市社會,形成一專門的學科,但其內容廣泛與複雜而有不同的論述。本課程強調就社會學的觀點和近期的理論發展來探討城市與都市社會。早期的都市社會學大致上都是以人文生態觀點研究都市社會,七O年代馬克斯主義的批判和空間之社會意涵的理論與研究興起,尤其在全球化的趨勢下,造成此學科內容重大更動。因此,本課程加強介紹新都市社會學與空間之研究,以期對目前與未來的都市發展與研究有更清晰的認識。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主要教科書 Mike Savage, Alan Warde and Kevin Ward , Urban Sociology, Capitalism and Modernity , 2nd Editi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3.
孫清山譯,都市社會學、資本主義與現代性,五南圖書公司,民國 90年。
Mark Gottdiener and Ray Hutchison, The New Urban Sociology, 4th Edition, McGraw-Hill, 2011.
王佳煌著,都市社會學,三民書局,2005年。
王志弘,徐苔玲合譯,Simon Parker 著,遇見都市:理論與經驗(Urban theory and the
Urban experience: Encountering the City),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2007。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都市社會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