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第1學期-0212 古代中國考古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成績 30 依出席、參與課堂討論之情況而評定。
期中考試 40 期中考試的題目形式,以及考試內容,將於期末考前,由教師於上課期間宣佈。
期末考試 30 期末考試的題目形式,以及考試內容,將於期末考前,由教師於上課期間宣佈。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49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黃川田修

教育目標

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中國大陸,不止於各地不同文化、社會急速發展,各社會陸續產生玉器、青銅器、陶瓷器各類的藝術品,而且這些藝術品及藝術概念,後世中國及周圍各地藝術文化發展時都成為很重要的基礎。本課程的主要目標,通過最新的田野考古之成就解釋新石器至商周時期的社會發展及其背景,以期讓修課同學深入、系統考證東亞全域的藝術發展之步伐,同時了解田野考古學方面的基本知識。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本課程不指定教科書,但推薦閱讀下列書籍:
01. LI, Chi(李濟):Anyang.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77. ﹧華文版見 《安陽》,台北,國立編譯館,1995版。
02. 張 光直:《中國青銅時代》,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1982版。﹧後年該書和《中國青銅時代(二集)》合為一書,即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 (張光直作品系列)》,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版。
03. CHANG, Kwang-chih (張光直):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 4th. ed. New He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6. ﹧華文版見 張光直(著),印群(譯):2002《古代中國考古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04. 夏 鼐:《中國文明的起源》,台北,滄浪出版社,1986版。
05. 張 之恒(主編):《中國考古學通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版。
06. 杜 正勝:《古代社會與國家》,台北,允震文化,1992版。
07. 白 壽彝 (總主編):《中國通史 第三卷 上古時代》全2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版。
08. Michael Loewe and Edward L. Shaughnessy.(ed.):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09. 松丸 道雄 等(編):《世界歷史大系 中國史1 先史∼後漢》,東京,山川出版社,2003版。
10.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 新石器卷》、《同 夏商卷》、《同 兩周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1. FALKENHAUSEN, Lothar von (羅泰),Chinese Society in the age of Confucius (1000-250BC): The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Los Angels: Cotsen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06. 日文版見 ロータール・フォン・ファルケンハウゼン(著),吉本道雅(譯),《周代中國の社會考古學》,京都,京都大學出版會,2006版。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古代中國考古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