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第1學期-2396 都市計劃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出席率 30 遲到每半小時扣全學期成績1分,缺席一次扣4分
與課前領取「大綱與提問」 10 週二上午八點前未領取簽收者扣全學期成績1分,上課結束前未領取者扣2分
期中考之後配合課程主題之報告 30 報告前務必至少約談兩次
報告準備工作之態度 15 約談出席率與討論時之積極態度
期末書面文字報告 15 依據個人撰寫部分評分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44 人選讀,尚餘名額26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郭奇正

教育目標

建築系的同學習慣自況自身為熟悉空間的專業者。「都市」,從來就是我們視覺可及最熟悉的空間,許多的建築行為也多發生在空間之中。但都市往往也是我們最說不清楚、講不明白的東西。但還沒有搞清楚前,空間專業者就已經背負了很多的非專業者的指控----台灣的都市太醜、沒有計畫性地亂長,到底這個國家有沒有空間專業者? 對一位已經快要畢業的「准空間專業者」,或是對任何一位非建築系的同學,這一門課就是要帶領同學在步出校門前,能夠理解前述的指控如何形成?也進一步系統地理解: 什麼促成了都市的形成與持續發展? 哪些條件又使得城市漸漸衰敗? 從衰敗到發展,城市為何需要規劃?規劃什麼? 更重要的是,瞭解了這些城市發展的邏輯後,我們還要將自己專業者的角色放回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去理解:是建築師在城市中蓋的房子影響了都市,還是都市的一些條件左右了我們的設計與實質營造?以及,作為一位專業者,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都市?也就是「為誰規劃?」 城市總是不斷地被營造(built)與再營造(re-built),除了被棄置或被火山掩埋的廢墟,歷史中不曾有過城市的終極形式。從一個初始的聚落到大城市,持續的紋理/遺跡(layers)/舊的地圖/空照圖面留下的總總線索,將成為課程理解城市的首要依據。城市因此有城中之「城」,城市中總不乏許多特別的領域—市中心、鄰里到郊區,每一獨特的領域都有其個別的歷史、機構與制度(institutions),持續的人口變遷,乃至於獨特的空間形式。城市過程(urban process)的結果就是極其豐富的人造文本(complex text of artifacts):由獨棟住宅到街廓、由遊戲場到公園與廣場、由蜿蜒曲折的里弄到筆直壯觀的林蔭大道、由高速公路到看不到的下水道,城市既是環境、社會、政治、經濟的實質表現,也影響著後續環境、社經的發展與變遷。 本課程將透過一系列的觀察與討論摸索前進;課程首先由「城市史」的回顧中回看我們的城市發展經驗,聚焦於檢視城市的實質形式(physical form)—從市中心到城郊、從特定的領域到領域邊緣,同時將作為甫由開發中國家晉身為已開發國家的台灣的市政議題的對比檢討,讓大家可以更為全面且真實地理解都市規劃與都市。

課程概述

「都市」,是一種狀態、一種社會/產業/人文的再現(representation)嗎?那麼,「都市計畫」,又是什麼?為什麼都市需要規劃?都市規劃在作哪些事情?和建築設計又有哪些關係?……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一) 何謂都市計劃
• 張景森,臺灣的都市計畫(1895-1988)。臺北市:業強,民國82年。
• 王鴻楷、林子瑜、張景森(1994)《都市計畫法全面修法重點之研究(附錄篇)》,台北: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
• Catanese, A. J. & Snyder, J. C. (eds.), Urban Planning, 2nd ed. N. Y. C.: McGraw-Hill, 1988
• Levy, John M., 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 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2000. (Chs. 1, 5 to 8)
• 周志龍,〈台灣新都市主義與都市規劃的挑戰〉,《都市與計畫》,31(3):195-213, 2004


(二) 永續都市的地用規劃與管制
• Hall, P.,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3rd ed. London: Routledge, 1992.或張麗堂譯,都市與區域規劃。臺北市: 巨流,民國84年。
• 宜蘭縣政府(2002)《宜蘭縣綜合發展計畫(第一次修訂)》,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研究規劃


(三) 都市設計
• Levy, John M., 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 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2000. (Ch. 10)


(四) 公共設施計劃
• Rainer, G. (ed.), Understanding Infrastructure : A Guide for Architects and Planners. N.Y.C.: John Wiley, 1990.


(五) 都市交通計劃
• Richard, B., Transport in Cities. London: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Technology Press, 1990.
• Levy, John M., 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 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
all, 2000. (Ch. 12)


(六) 歷史保存
• Barthel, Diane, Historic Preservation: Collective Memory And Historical Identity, New Brunswick, N. J.: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96.


(七) 都市更新
• Levy, John M., 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 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2000. (Ch. 11)
• 台北市政府都市法展局(2001)《台北市容積發展策略之檢討》,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研究規劃


(八) 住宅問題、都市更新與社會正義
• Chin, Pei-hsiung, “Housing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aiwan”, working paper, Institute of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no. 483 (June 1988)
• 陳東升(1995 )《金權城
• 市》,台北市:巨流
• 曾旭正(1993)《戰後臺北的都市過程與都市意識形構之研究》,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博士論文
• 畢恆達,空間就是權力。台北:心靈工坊,民國90年。
• 畢恆達,空間就是性別。台北:心靈工坊,民國93年。


(九) 都市發展與全球化
• 周志龍,〈全球化、國土策略與台灣都市系統變遷〉,《都市與計畫》,29(4):491-512, 2002
• 周志龍,〈跨界經濟、時空的接合與國土再結構策略-亞洲四條龍的再結構比較〉,《都市與計畫》,28(4):461-494, 2001
• 曼威.柯司特著,劉益誠譯,夏鑄九校訂,“廿一世紀的都市社會學”,城市與設計,第十三、十四期(2003年3月),1-20頁。


(十) 區域計畫與國土計劃體系
• 王鴻楷、林子瑜、張景森,都市計畫法全面修法重點之研究(附錄篇)。台北: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民國83年6月。
• 于宗先、 王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都市計劃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