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第1學期-2505 景觀史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上課參與 10
作業與報告 40
期中考 20
期末考 2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80人,已有81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蘇孟宗

教育目標

Landscape is all around us. It is related to, but not identical with, environment. . . Environment sustains us as creatures; landscape displays us as cultures. -D. W. Mening 日常生活中接觸可見的環境,絕大多數都是人為建造的,然而只有極少部分出自設計的圖桌。我們的山海、城市、村落、多是可見和不可見的各種力量的交流下所共同塑造。設計師應該如何在不同的身分之間轉換:創作者、居住者、社會的公民?設計師應該如何在不同的範圍尺度之間轉換:從個人、社區、城市、國家、乃至於地球村? 歷史是一個時間的大熔爐,各種人、事、物在其中攪拌旋轉,有時候我們只能抓住一些頭緒,有時候我們可以談論其中的來龍去脈。不論是建築或景觀,強調「產品」視覺風格的分類學和演化史不再能夠滿足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無論是從社會勞動的底層,或是政治文化的上層,以及環境生態的包被滋養,這些「生產的過程」都是我們好奇探索的對象。這一門單一學期兩學分的課,嘗試在時間的進程中進行一些空間的跳躍和思想的冒險,希望能夠提供各位同學一些談論歷史和環境的基本語彙,以及參與世界創造的不同方法。

課程概述

在景觀建築的領域中,所有現在或者是過去出現的景觀物,例如埃及的金字塔、法國的凡爾賽宮、紐約的中央公園、蘇州的拙政園、板橋的林家花園或者是台北的中正紀念堂、大安森林公園等,它們的出現都各自反應出其所處不同的時代、地區、文化、以及當時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我們可以肯定的說,任何一個景觀物都是在非常特定而細微的時間與空間場所組合下的產物。也因為如此,使得每一件景觀物都是獨一無二的。當我們在看待這些景觀物,除了審視其造型、欣賞其美感之外,更重要的是去了解那個造就了他們的原因。因為那才是真正創造出我們所見環境事物的原動力,也是景觀建築師們培養創造力的起點。 景觀史最重要的授課目的是能從過去許多實例中了解到種種美好而有意義的景觀事物,它們逐漸演變成形的過程與背景。這種了解將有助於景觀建築師擴展其閱讀地景的基礎能力,並且在各類規劃與設計的過程中作出正確而適切的決定。 課程內容涵蓋庭園概念的起源、古代與中古時期歐洲庭園、伊斯蘭庭園、義大利庭園、法國庭園、英國庭園、美國近代景觀與重要設計理論、日本庭園、中國庭園、現代台灣景觀等內容。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Elizabeth Barlow Rogers, Landscape Design: A Cultural and Architectural History (2001).
Charles Moore etc., Poetics of Gardens (1988).(侯錦雄等譯,庭園的詩學)
褚瑞基,《建築的歷程》 (2001)。
Spiro Kostof, City Shaped: Urban Patterns and Meanings Through History (1993).(中譯:單皓,《城市的形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景觀史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