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第2學期-1804 生物科技與社會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Attendance 10
Discussion Participation 6
Weekly Memos 25
Discussion Leader 12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30人,已有35 人選讀,尚餘名額-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陳正慧

教育目標

目前台灣社會學界對生物科技的研究有限,生物科技與社會這方面的議題對很多社會系的學生來說,還算陌生。其實,不僅是社會系的學生,其他科系—包括生物、生科等相關科系—的學生也未必全然理解生物科技與社會之間複雜糾葛的關係。因此我把這門課歸屬為「導論」性質,不強調冗長複雜的理論論述,而是希望啟發學生:如何研究生物科技的社會意涵?哪些議題值得關注?又該如何探究?學生學習的重點在於理解生物科技個案,以及培養獨立思考、分析、辯論議題的能力。 這門課除了供社會系低年級的學生修習之外,同時是通識中心「跨領域」課程之一。對於通識中心的邀請與對此課程的認可,我在感激之餘,也有些惶恐。我個人認為大學是全人教育,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之外,最重要的是培養獨立思考與論辨的能力。我對台灣年輕學子的觀察是:習於「速食式」的學習、鮮少自動自發且深入地思考議題,書面寫作與口頭表達能力有待加強。在這門課中,在專業知識的傳授之外,我將非常注重訓練學生的思考與表達能力,希望能多少改善目前大學生程度低落的情形。要強調的是,這絕對不是一門「營養學分」式的通識課程,我將盡力營造活潑、開放、多元、包容的學習氣氛,課程內容盡可能深度與廣度兼具,努力讓不同背景的學生均能從課程中得到啟發。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Harris, John著、蔡甫昌等人譯,2006,《複製、基因與不朽: 基因革命的反思》。台北縣:桂冠。(Harris, John. 1998. Clones, Genes and Immotality: Ethics and the Genetic Revolution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geborg Boyens著、杜默譯,2001,《基因騙術》。台北:時報出版社。
Karl Weber著、顧淑馨等譯,2010,《美食有限公司:美國食物與美味食物的真相》。台北縣:繁星多媒體。lotzko, Arlene Judith著,師明睿譯,2004,《複製人的迷思》。台北市:天下遠見。(Klotzko, Arlene Judith. 2004. A Clone of Your Own? The Science and Ethics of Clon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olata, Gina著、洪蘭譯,1998,《基因複製: 從複製羊桃麗看人類的未來》。台北:遠流。(Kolata, Gina. 1998. Clone: The Road to Dolly and the path Ahead. New York: William Morrow.)
Martineau, Belinda著、楊玉齡譯,2002,《蕃茄一號: 全球第一個上市基改食品「莎弗蕃茄」的起與落》。台北: 遠流。(Martineau, Belinda, 2001, First Fruit: The Creation of the Flavr Savr™ Tomato and the Birth of Biotech Food. New York: McGraw-Hill.)
Tagiaferro, Linda and Mark V. Bloom著,2001,《看基因在說話》。台北,凱信。(Tagiaferro, Linda and Mark V. Bloom. 1999. The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Decoding Your Gene. New York: Alpha Books.)
Sandel, Michael著、黃慧慧譯,2013,《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正義之戰》。台北市: 博雅書屋。(Sandel , Michael. 2007. 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 Boston,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mith, Jeffrey M.著、張木屯譯,2012,《欺騙的種子:揭開政府不想面對、企業不讓你知道的基因改造滅種黑幕》。台北市: 臉譜。(Smith, Jeffrey M. 2003. Seeds of Deception: Exposing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Lies About the Safety of the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oods You’re Eating. Fairfield, IA : Yes Books.)
Huxley, Aldous,著,孟祥森譯,1994,《美麗新世界》。台北市:桂冠。(Huxley, Aldous. 1977. Brave New World. London : Granada Publishing.)
吳惠國,2000,《我家也有桃莉羊—生物科技大事記》。台北市:幼獅。
林正焜,2006,《細胞種子:認識幹細胞與臍帶血》。台北市:商周。
林正焜,2010,《認識DNA:基因科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台北市:商周。
中部博著、章蓓蕾譯,1999,《基因治療》。台北: 時報出版社。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生物科技與社會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