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第2學期-1843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 25
期末考 25
個人作業及團體作業 40 書面內容具完整性、口頭報告能掌握重點,推廣性之呈現清楚明瞭具吸引力,及提出之問題具思考性。
出席 10 出席率,學習態度、課外研究、課堂分享討論,按時繳交規定的作業。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66 人選讀,尚餘名額4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王秀絨

教育目標

1. 學習系統觀之多面向思考解析,能區辨主客觀、偏狹或整體性之不同考量。 2. 熟悉人類不同發展階段之生理、心理、社會等多元層面特質與問題。 3. 理解心理與社會相關理論之基本概念,包括:心理動力、行為主義、認知發展、道德發展,及社會心理理論等。 4. 能將上述之理念運用於周遭生活環境與人類行為之探究,對於社會工作關懷之問題能增加敏感度。 5. 嘗試將本土事件現象進行探討以準備社會工作預估。 6. 以小組工作方式針對主題現象進行深度探討,並予以呈現。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張宏哲(審閱),林哲立、邱曉君、顏菲麗(合譯)(2007)。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J. B. Ashford, C. W. LeCroy, & K. L. Lortie 原著,第二版)。台北:雙葉。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