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第2學期-2613 人文:台灣文學史 課程資訊
課程分享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0人,已有11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期中考 | 30 | |
期末報 | 40 | |
報告,作業 | 20 | |
出席率,上課討論 | 10 |
授課教師
阮美慧教育目標
1.使學生了解台灣文學發展的脈絡 2.提高學生對台灣事物的關心與參與 3.建立屬於台灣主體的視野與關懷 4.加強學生對台灣文學的閱讀與欣賞 5.培養學生建立自我的觀點,能進行思考與批判
課程概述
通識課程不同於專業課程,實乃著重引導學生主動關懷、探索與實踐人類的終極價值與智慧;同時通識課程所提供的知識,不是專業課程的淺薄化,而是具有厚實感的基礎知識。本校根據創校傳統、校訓與辦學理念訂定通識教育定四大基本素養:求真素養、篤信素養、力行素養與宏通素養,以具體落實本校通識教育之理想。希望本校學生能發揮自主學習精神,在通識課程老師的引導下,逐漸培養其通識教育基本素養,並期待能終身學習。各種基本素養並訂有具體的學習成效指標,以做教學與學習成效之自我檢證的具體指標,分述如下:求真素養(自然領域):1.學習自然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探索物理與生命世界的微妙,2.發揮就事論事的精神,3.能參與科學議題相關的公共事務。篤信素養(人文領域):1.學習人文精神以探索內在自我與領會人類文明的深層價值,2.發展自律精神,3.能運用理性進行道德推理。力行素養(社會領域):1.運用社會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激發學生的傾聽與溝通能力,2.承認與尊重多元差,3.實踐民主審議的精神。宏通素養(跨領域):1.追求人類的整體價值,2.融通求真、篤信、力行等素養於個人生命之中。各領域的課程對於學習成效指標可以跨選,不必拘泥。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二/6,7,8[H317]
修課班級:共必修2-4
選課備註:中文系不得選修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阮美慧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時間:每週四10-12:00am
地點:H509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一上課必備書目
1、台灣文學史綱(註解版) 葉石濤 春暉
※二課外參考書目
2、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 彭瑞金 自立
3、台灣文學史(上、下) 劉登翰等 海峽文藝
4、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明集) 李南衡編 明潭
5、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 鍾肇政等編 遠景
6、台灣文學作家全集(51冊) 張恒豪等編 前衛
7、日據時期台灣小說選 施淑編 前衛(麥田)
8、邱貴芬等《台灣小說史論》 麥田
9、黃錦樹、張錦忠 編《重寫台灣文學史》 麥田
10、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