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第2學期-2877 經驗教育活動設計與帶領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隨堂考(Open Book) 20 • 以當週「指定閱讀」為出題範圍,目的在於提醒學生與課前完成指定閱讀。
期中考 20 • 以隨堂考為題庫
期末考 20 • 以隨堂考為題庫
期末作業 40 • 活動規劃與教案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32 人選讀,尚餘名額3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吳兆田

教育目標

Dewey 的「經驗教育Experiential Education」,主張「知識」不是目的,而是提供學習者透過在實際「生活」「經驗」中探索、問題解決培養能力的所需要的方向指引及工具。引導者(或教師)不只是傳遞知識、技能,更需積極因學生的「需要」「能力」「好奇」等因素,為他們營造具體生動的實際體驗(Experience)。Dewey 認為教育應以「經驗」為核心,因為經驗的「連續性(Continuity)」是人們形成態度、判斷的關鍵,個體對於每一個經驗,都會先從過去累積的經驗中取得一些概念,加上當下的體驗與判斷後,付出行動或回應,因此,便有了「成長(Growth)」的概念。另外,經驗能引發「意圖(Intention)」,學生的學習必須以意圖為主要驅動力,並且與週遭人際、環境保持「互動(Interaction)」,依照不同的「情境(Situation)」,會形成不同的判斷與學習。 另外,學者 Brown、Collins 及 Duguid 合作發表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1989) 一文,首度對情境教學的理念做系統性論證分析,使情境認知學習更為具體化。文中指出知識的產生是透過與環境之間的互動建構而來的,知識獲取的過程是無法脫離其所存在的社會環境背景。傳統教學為人詬病的填鴨式灌輸教育方法,以及長期以來課程內容脫離社會文化的情境,使得學生難以將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在生活中。有鑑於此,「情境」為學習所必要的,它提供實際經驗讓學習能產生具體意義,在不斷與情境互動的過程中,建構出自己的知識。情境學習(Situated Learning)讓學生藉由對情境的融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建構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獨立自主的思考。而引導者(或教師)的角色則由以往的知識權威者轉為學習者的夥伴。情境學習提供學習者主動探索的學習環境,為課堂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 綜合以上觀點,「經驗」有時候會是漫無目的、缺乏學習價值,如,沈迷網路遊戲、飆車等;但提供學生有計劃的「參與(Participation)」學習對學習者而言,是一種有教育價值的「經驗」。本課程宗旨在於協助大學青年設計規劃並帶領經驗教育學習活動,提供學習者(如大一新生)適當的「學習情境」與小團體經營,認識東海大學,建構人際社會性支持,適應高等教育新生活,藉此「參與實踐」發展公民素養。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A. 吳兆田 著,2012。引導反思的第一本書。台北:五南出版社
B. 補充資料(自編)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經驗教育活動設計與帶領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