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1學期-2173 情感政治與文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讀書筆記 48 六篇
期中考 20
期末報告 20
小組報告 12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48 人選讀,尚餘名額1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鄭斐文

教育目標

「情感政治與文化」可以說是「情緒社會學」的一部分(請見Wiki解釋,Sociology of emotions)。在社會學的討論領域中,仍無法跳脫現代性與階級、勞動議題(例如,Hochschild的情緒勞動概念)。面對日益複雜的現代/後現代社會,現在的人們到底有哪些情緒問題?如何解決?本課程主要是以「情感」、「情緒」(emotion)為主題,切入當今的社會學、文化研究等跨學科領域的討論。關於情感的討論看起來是私領域的經驗,但是從社會學的分析觀點出發,我們會發現私人的情緒,很多時候與集體意識、政治認同、公領域不可分開來討論。但也有時候,私人情感經驗也不能完全化約成為集體或公領域的一部分。個人情感與社會情緒兩者到底有什麼關係?我們如何使個人以及社會都能朝向「更快樂」的目標前進?本課程試圖從不同角度來進行分析這個問題。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二、主要讀物:

班納迪克.安德森(Anderson, Benedict),1999,《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吳叡人譯),台北:時報。

Sontag, Susan著,陳耀成譯。2004。 《旁觀他人之苦》。麥田。
藍佩嘉,2008,《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台北:行人。
塔爾,班夏哈著,譚家瑜譯,2012。《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天下。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情感政治與文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