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1學期-3450 都市發展史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率 20
期中考 20
期中報告 30
期末考 20
課堂表現 1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12 人選讀,尚餘名額5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張峻豪

教育目標

本課程由歷史角度切入,並以政治學的概念貫穿都市變遷基本架構與內容。主題包含都市緣起、都市環境、都市計畫與政策擬定、利益團體與政府的角色、都市改革以及社區發展等。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王志弘、徐苔玲譯(Simon Parker原著),2007,遇見都市:理論與經驗(Urban Theory and the Urban Experience: Encountering the City),台北:群學出版社。高永光,2004,村里長社會、行政及政治角色功能之研究,台北市里及里長功能定位學術研討討會,台北:政治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辦。
高新軍,2007,美國地方政府治理:案例調查與制度研究(修訂版),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趙永茂,2004,里的定位以及與區、社區發展協會的關係,台北市里及里長功能定位學術研討討會,台北:政治大學台灣研究中心。
聶崇信、朱秀賢譯,Carl Cohen著,1990,民主概論(Democracy),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Ch1-Ch.2)
柯于璋,2005,社區主義治理模式之理論與實踐—兼論台灣地區社區政策,公共行政學報,第16期,頁33-57。
徐震 2004 台灣社區發展與社區營造的異同—論社區工作中微視與鉅視的兩條路線,社區發展季刊,107期,頁22-31。
李永展,1998,避鄰設施衝突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第9期,頁33-44。
劉立偉,2008,社區營造的反思:城鄉差距的考量、都市發展的觀點、以及由下而上的理念探討,都市與計劃,第35卷,第4期,頁313-338。
何明修,2010,誰的家園、哪一種願景?發展主義陰影下的社區運動,台灣民主季刊,第7卷,第1期,頁1-30。
張峻豪,2010,社區意識與基層民主:台灣社區發展的路徑依賴研究,「能知的公民?民主的理想與實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政治學會主辦。
王旭等譯,Joel Kotkin著,2010,全球城市史(The City: AGlobal History),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紀俊臣編著,2006,都市及區域治理,台北:五南。
賴世剛譯,Lewis Hoopkins著,2005,都市發展制定計畫的邏輯(Urban Development: the Logic of Making Plans),台北:五南。
劉阿榮主編2007,都市治理與地方永續發展,台北:揚智文化。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都市發展史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