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2學期-0264 清代台灣史料解析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成績 30 依出席與課堂參與討論加以評分
期中考 30
期末報告 40 期末分組口頭報告並繳教書面報告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21 人選讀,尚餘名額4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吳奇浩

教育目標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在促使學生認識清代臺灣的數種重要史料,並瞭解這些史料在歷史研究中的運用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將帶領學生直接接觸、解讀各種不同性質的一手史料,提昇學生對一手史料的認識;並說明、討論各種史料可進行的研究方向與議題。透過此課程,可培養學生對於清代臺灣史料的解讀與運用能力,並瞭解這些史料對於社會文化史議題上的發展可能。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第一單元:課程與材料介紹
1. 王世慶,《臺灣史料論文集(上、下冊)》,臺北:稻香,2004。
2. 林玉茹、李毓中,《戰後臺灣的歷史學研究1945-2000(第七冊):臺灣史》,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4。
3. 莊吉發,《故宮檔案述要》,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3。
4.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淡新檔案」簡介〉,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網站,http://www.lib.ntu.edu.tw/CG/resources/Taiwan/taiwan_ds1.htm。
5. 「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http://tais.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index.jsp。
第二單元:清代臺灣史料概述與運用
1. 王世慶,〈清代與日治的臺灣史料:以檔案為中心〉,收入王世慶,《臺灣史料論文集(上冊)》,臺北:稻香,2004,頁15-47。
2. 許雪姬,〈清代的臺灣檔案與史料〉,《近代中國》,139期(2000),頁83-91。
3. 吳學明、黃卓權編著,《古文書的解讀與研究(上、下冊)》,新竹:新竹縣政府文化局,2012。
4. 莊吉發總編輯,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輯,《故宮臺灣史料概述》,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5。
5. 吳密察,〈「淡新檔案」的文書學介紹〉,http://subtpg.tpg.gov.tw/web-life/taiwan/9704/9704-03.htm。

第三單元:契約文書(一)—用詞解說與研究運用
1. 洪麗完,《臺灣中部平埔族群古文書研究與導讀:道卡斯族崩山八社與拍瀑拉族四社(上、下冊)》,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2002。
2. 劉澤民,《臺灣古文書常見字詞集》,南投:臺灣古文書學會,2007。
3. 李瑞源,〈從新港文書看16-19世紀的平埔族〉,《原住民族文獻》,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獻會網站,http://ihc.apc.gov.tw/Journals.php?pid=609&id=655。
4. 案本美緒,〈明清契約文書〉,收入滋賀秀三等著,王亞新、梁治平編,《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北京:法律,1998,頁266-326。
5. 洪麗完、楊朝傑,〈從東螺社古文書看族群與區域研究〉,收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逢、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臺灣古文書學會主編,《第五屆臺灣古文書與歷史研究學術研討會》,臺中:逢甲大學出版組,2011,頁17-99。

其他參考資料於課堂發放。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清代台灣史料解析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