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2學期-2182 布迪厄社會學專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 25
期末考 25
小組課堂報告 25
小組期末書面報告 25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28 人選讀,尚餘名額3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陳逸淳

教育目標

法國社會學家皮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曾對社會學下過一個註解:社會學是一門戰鬥的運動。這樣的態度,也貫穿了他的整個學術生涯的所有工作。從他早期的阿爾及利亞殖民地的研究,中期對教育、文化、藝術、品味與社會階級的研究,一直到晚期對科學的反省以及對國家角色的重新思考,都圍繞著一個相同的主題:各式各樣的宰制(dominations)在社會中是如何構成及永續的?諸如:資產階級在經濟上的宰制、上流階級在文化上的宰制、由男性所宰制的兩性關係…等等。而社會學的任務,正是在於去剖析這些宰制是如何構成的、如何能更永續下去、如何使既有的社會秩序能夠持續地再生產;以及,面對這些宰制,人們是否有抵抗、與之戰鬥的可能?本課程將循著Bourdieu的研究軌跡,來一一理解社會世界中所存在的各式各樣的宰制形式,以及,是否有可能與之對抗。 藉由介紹布迪厄的諸多研究內容與軌跡,本課程的的重要的教學目標在於:使學生具備透過抽象的思考來反思真實世界運作機制的能力。因此,本課程除了閱讀與教學之外,也會透過問題討論的方式,要求同學以課堂中的教學內容,來對台灣本土的實際社會現象進行反思與對照,訓練同學具備以理論來進行實際思考與應用的能力。問題討論沒有標準答案,但希望同學能夠從課堂中所教授的理論概念出發,對問題進行正反兩面的思辨。 布迪厄的作品素有艱澀難懂之風,為了使其易於理解與親近,本課程的閱讀書目將以現有的中譯作品為主,英譯作品為輔。教師也將以法文原著的內容製作提綱挈領的中文摘要來進行教學。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閱讀暨書面報告參考書目

《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Bonnewitz, P., 2002, 台北:麥田。
《布赫迪厄論電視》,Bourdieu, P., 2002, 台北:麥田。
《防火牆 : 抵擋新自由主義的入侵》,Bourdieu, P., 2002, 台北:麥田。
《以火攻火:催生一個歐洲社會運動》,Bourdieu, P., 2003, 台北:麥田。
《實作理論綱要》,Bourdieu, P., 2009, 台北:麥田。
《布赫迪厄社會學面面觀》,Bourdieu, P., 2009, 台北:麥田。
《所述之言:布赫迪厄反思社會學文集》,Bourdieu, P., 2012, 台北:麥田。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布迪厄社會學專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