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2學期-6608 跨域治理專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態度、討論與是否遵守上課規則 20
一次課堂導讀與個案報告 40 除了導讀之外,同學必須根據自身的業務經驗或尋找一個適當的個案,針對當週主題進行分析與分享,並上課時將資料發給同學。導讀範圍的摘要不一定要做PPT,但至少有文章重點A4兩面並且提供1-2個可以討論的問題供課堂討論。
研讀筆記 40 共計四次,格式另發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5人,已有14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王光旭

教育目標

本課程的目的,是希望結合傳統公共管理研究與現今社會發展所引發的「網絡化」現象的觀察,使同學對於跨域管理的重要性與在地性能有更為深刻的認識,課程內容較為適合有志往公共行政或公共事務相關研究所進修,或期望未來能在公部門中服務者。本課程前1/3,希望藉由相關理論的引介與討論,以及國外經驗的介紹,讓同學在概念上對於跨域管理的實務議題有獨立思考與分析的能力;接著在課程後2/3的單元中,將跨域管理的實務議題區分為「公私協力」、「政治、行政與府際關係」、以及「組織間協調」等三個主要方向來討論,並在期末的時候讓同學於課堂中分享自己對於個案研究的心得與發現,以收理論與實務結合的果效。

課程概述

次大戰後,由於經濟發展與對人民服務項目的增加,促使政府的規模不斷的膨脹,變成Waldo眼中所謂的「行政國」(Administrative State)。然石油危機後,各國政府體認到人民的需求無限,政府財政的能力有限的客觀事實,從1980年代起開始力行向右派靠攏的節約政策,權力下放,推動以顧客為導向,結果、效率與效能並重的管理理念,並結合企業與民間的資源,共同推動公共管理的工作。舉凡公私協力、跨域管理、協作管理、危機與災難管理、政策過程等等,都無可避免的面臨了參與多元化,運作複雜化,責任分散化的事實。換言之,現今大部分公共管理工作,已非政府部門單獨執行即可,必須跨越組織與地域疆界的藩籬,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建立最經濟,最易於管理的網絡關係,營造1+1大於2的綜效,以致於跨域所造成的網絡(network)與協作(collaboration)的運作機制,已成為理論與實務無可迴避的現象。這種殷切的需求,非但已成為國內外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的顯學,也成為文官培訓的重要課程,更顯示各級政府應培養公共管理者具有成為「跨域協調者」(boundary spanners)的能力。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目前國內外均沒有有關跨域管理的專門著作可供當作教科書,本課程將根據每週不同主題指定相關的中文專書章節與中文期刊論文做為教材之用,英文教材則做為參考之用。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跨域治理專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