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第1學期-4001 中華文化的發展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試 30
期末考試 30
作業 20 心得寫作、分組報告
課堂考核 20 出席率、課堂分組討論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2人,已有72 人選讀,尚餘名額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張齊顯

教育目標

歷史紀錄了所有事物的變遷、興衰、或成長過程,歷史可以進行比較、分析、用來推論或作為過去的借鏡,啟發寬闊的創意空間,為人類環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 濱下武志著;朱蔭貴、歐陽菲譯《近代中國的國際契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2. 貢德•弗蘭克著;劉北成譯《白銀資本》(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3. 余英時等著《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份子》(台北:聯經出版社,1992)
4. 劉石吉主編《中國文化新論(經濟篇)——民生的開拓》,(台北:聯經出版社,1982)
5. 蕭啟慶〈北亞游牧民族南侵各種原因的檢討〉,《元代史新探》(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年6月)
6. 杜正勝〈從村落到國家〉,《中國文化新論•淵源篇》(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年4月再版)
7. 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年11月初版16次印行)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中華文化的發展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