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第1學期-5229 禪宗倫理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成績 30 包含出席率、課前準備與課堂討論(各10%)
期中小論文 20 每次3頁左右的閱讀摘要或小論文,於第8週與第14週繳交(各10%)
期末論文 50 包含期末小型研討會論文發表(20%)、學期完整論文(3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5人,已有13 人選讀,尚餘名額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嚴瑋泓

教育目標

  當代學界已有若干中國佛教倫理的研究成果,但其中的立論與觀點多以「心性論」作為禪宗倫理甚或是中國佛教倫理的理論基礎。雖然將「心性論」視為是禪宗倫理甚或是中國佛教倫理的理論基礎的論述理路看起來是合理的,相當程度也符合禪宗思想的內涵。但本課程將引導同學深入反思禪宗豐富的哲學內涵中,是否僅有心性論作為禪宗倫理的理論基礎可被合理的接受,是否還有其他可以作為建構禪宗倫理論述的理論?   因此,本課程的目標在於以禪宗文獻與義理為基礎,引導同學深入且完備地把握禪宗倫理的思想基礎,逐步反思「心性論」作為禪宗倫理之理論基礎的論述或觀點是否完備?在「心性論」之外,禪宗思想是否有其它與「心性論」平行,甚至是更重要的思想或理論可用以建構禪宗倫理論述或更強的論證?最後,批判地審視禪宗倫理思想基礎,展開禪宗倫理的哲學論述及其特色,如果可能的話,並藉此論述或回應當代的倫理議題。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 元•宗寶編,《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大正藏》冊48。
2. 唐•法海集記,《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大正藏》冊48。
3. 《景德傳燈錄》;《大正藏》冊51。
4. 《祖堂集》;《佛光大藏經•禪藏》冊15-16。
5. 董群,《禪宗倫理》,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6. 董群,《佛教倫理與中國禪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
7. Robert Aitken, The Mind of Clover: Essays in Zen Buddhist Ethics, New York: North Point Press, 2000.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禪宗倫理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