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第1學期-6851 當代文化思想與理論 -East-West Encounter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attendance & participation 出席與課堂參與 40
outline & bibliography 論文大綱與參考書目 30
oral presentation 口頭報告 3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20人,已有14 人選讀,尚餘名額6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吳超然

教育目標

This course explores the historical encounter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in architecture, visual art, and music from the 1870s until 1945 (end of WWII). Major issues that we will discuss include the problems related to--or deriving from--Colonialism, Nationalism, Globalization, and Racism. 本課程由音樂、美術、建築三系合開,探討 1870 到 1945 期間,建築、視覺藝術與音樂方面的東西交流;討論主要內容包括殖民主義、國族主義、全球化,以及種族主義。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班納迪克 安德森 [Benedict Anderson],《想象的共同體》,吳叡人譯,台北:時報文化,1999。
恩佐 克羅迪 [Enzo Colloti],《希特勒與納粹主義》,文心譯,北京:三聯,2006。
羅伯托·芬齊 [Roberto Finzi],《反猶主義》,李陽譯,香港:三聯,2004。
羅基敏、梅樂亙 [Kii-Ming Lo and Juergen Maedher], 大地之歌:馬勒的人世心聲。
Gustav Mahler: Das Lied von der Erde. 台北:信實文化,2011。
《馬可波羅行紀》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馮承鈞譯,台北:台灣古籍,2003。
愛德華·薩依德 [Edward Said],《東方主義》,王志宏等譯,台北:立緒文化,2005。
Spencer, Philip, and Howard Wollman,《民族主義》,何景榮、楊濟鶴譯,台北:偉伯文化國際,2012。

King, Anthony, 1995,“The Times and Places of Modernity (or Who needs Postmodernism ?)”, from: Featherstone ed.,1995, Global Modernitie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pp. 108 - 123。
Shi, Shu-mei (史書美), 2007,《現代的誘惑 : 書寫半殖民地中國的現代主義 1917-1937》, 何恬譯,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朱 濤, 2014,《梁思成與他的時代》,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吳文星, 2005,〈日治時期臺灣的教育〉, 私立輔英科技大學講稿。
郭文亮, 2009,〈認知與機制 : 中西「建築」體系之比較〉, 收於:《建築學報》, 第70期, 2009年; 頁. 79 - 103。
郭文亮, 2011,〈一半的建築 — 日治台灣建築認知的一些推想〉, 刊於:《夯》, issue 11, 2011年; 頁. 61- 79。
傅朝卿, 1993,《中國古典式樣建築 : 二十世紀中國新建築官制化的歷史研究》, 台北: 南天書局。
賴德霖, 2007,《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當代文化思想與理論 -East-West Encounter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