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第2學期-5009 語言學專題研究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末報告 50 含口頭報告及書面報告
平時研討習作 40 含課堂參與
課程研習成果投稿期刊或研討會 1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8人,已有5 人選讀,尚餘名額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周世箴

教育目標

本課程為未受過系統語言學訓練的博士生而設計,研讀有關詞彙、語義、語用等理論知識,在學生原有的學科訓練素養基礎上,啟發學生研討語言現象的本質、運作規律及其認知與文化基礎,對焦點議題進行範例仿擬與學術性評論,並進而創意延伸到解析文本及生活中的語言現象,以及語文教學策略的研擬,以期能夠學以致用,對其博士論文主修議題或語文教學實踐產生觸類旁通的啟示作用。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何自然冉永平編著2010《新編語用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何自然2006《認知語用學︰言語交際的認知研究》,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
Levinson, Stephen C. 1983.Pragma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何自然主編,謝朝群 陳新仁編著2007《語用三論:關聯論 順應論 模因論》,上海教育出版社Leech,Geoffrey(1974,1981增訂版),Semantics;李瑞華等譯1987《語義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符淮青2003《現代漢語詞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葛本儀2014《現代漢語詞彙學》(第三版)北京:商務印書館
賈彥德1992《漢語語義學》,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伍謙光2012《新編語義學概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志毅、張慶雲 2005《詞彙語義學》(第三版)北京:商務印書館
周光慶2009《從認知到哲學──漢語詞彙研究新思考》,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Lyons,John 1995,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劉福增譯2000《語意學新論》。台北:心理出版社。
Saeed, John I. 2003. Semantics (2nd edition). Oxford: Blackwell;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吳一安導讀2008)
Ungerer, F. and H. J. Schmid. 1996.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Longman. 2006(2 Edision);彭利貞等譯2009,《認知語言學入門》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語言學專題研究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