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第1學期-0032 詞曲選及習作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成績(出席、上課情形) 25
期中考 25
期末考 25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66 人選讀,尚餘名額-16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高禎臨

教育目標

「詞曲選與習作」為學年課,上學期以「詞」為範疇,下學期則進展到曲、劇曲之賞析及習作。本學期課程將針對詞體起源、發展歷程、形式特質與閱讀方法進行介紹,其後則擇選各代名家詞作加以分析、鑑賞與討論;除了與同學一同分享詞作之美好,亦將與大家一起討論詞家風格之形成,藉以印證或思索其詞史地位。在累積相當閱讀經驗與分析鑑賞能力之後,期盼同學在諳熟詞體形式格律的,能進一步嘗試填詞,經由親身創作體會詞體之特殊藝術內涵與動人意境。

課程概述

教學目的: 一、 延續中文系古典文學課程之訓練。 二、 培養學生對詞曲的認識及鑒賞能力。 三、 訓練學生寫作能力。 主要內容: 一、 詞曲的發展源流。 二、 詞曲的形式與內涵。 三、 唐宋詞家作品研讀。 四、元代曲家作品研讀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指定閱讀 繆鉞《詩詞散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局,1979)
王易《中國詞曲史》(臺北,洪氏,1981)
張夢機《詞律探源》(臺北,文史哲,1981)
蕭繼宗《花間集》(臺北,學生,1981)
鄭騫《詞選》(臺北,中國文化大學,1982)
唐圭璋《全宋詞》(臺北,宏業,1985)
林玫儀《詞學考詮》(臺北,聯經,1987)
唐圭璋《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1988)
龍沐勛《唐宋詞格律》(臺北,里仁,1995)
葉嘉瑩、繆鉞《靈谿詞說》(臺北,國文天地,1989)
葉嘉瑩《中國詞學的現代觀》(臺北,大安,1989)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臺北,桂冠,1992)
張以仁《花間詞論集》(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6)
上彊村民 唐圭璋《宋詞三百首》(臺北,書林,1997)
陳良運《中國歷代詞學論著選》(南昌,百花洲文藝,1998)
趙仁珪《論宋六家詞》(北京,北京師範大學,1999)
曾昭岷 曹濟平 王兆鵬 劉尊明《全唐五代詞》(北京,中華,1999)
夏承燾《唐宋詞欣賞》(北京,北京出版,2002)
龍榆生《倚聲學》(臺北,里仁,2003)
孫康宜《詞與文類研究》(北京,北京大學,2004)
沈冬《唐代樂舞新論》(北京,北京大學,2004)
周汝昌《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講唐詩宋詞》(北京,中華,2006)
劉少雄《學詞講義》(臺北,里仁,2006)
施議對《詞與音樂關係研究》(北京,中華,2008)
施文德《中國詩詞形式理論》(上海,同濟大學,2011)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上海,上海古籍,2011)
村上哲見《宋詞研究》(上海,上海古籍,2012)
艾朗諾(Ronald Egan)《美的焦慮:北宋士大夫的審美思想與追求》(上海,上海古籍,2013)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詞曲選及習作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