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已於 2016-09-05停開

105年第1學期-3377 社會:傳播與文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80人,已有80 人選讀,尚餘名額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邱家宜

教育目標

相較於另一門「媒體批判與社會批判」課程例舉較多媒體現象實例,本課程有較多理論趣味。將生活中可以觀察到的許多與溝通及傳播有關的社會文化現象,透過各種傳播理論來詮釋或解讀,期能引導出學生對社會科學理論的興趣與熱忱,提供其理解社會與自身的參考架構,從觀察力進而發展出洞察力。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殷尼斯(Harold A.Innis)(曹定人譯)(1993)。《帝國與傳播》(Empire and Communications), 台北:遠流。
2.Daniel Lenrer(勒納)(1958)。The Passing of Traditional Society:
Modernizing the Middle East (傳統社會的消逝). New York: Free Press.
3.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吳叡人譯)(2010)。《想像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
源與散布》(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台北:時報。
4.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鄭明萱譯)(2015)。《認識媒體--人的延伸》
(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台北:貓頭鷹。
5.波斯曼(Neil Postman)(蕭昭君譯)(2007)。《童年的消逝》(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台北:遠流。
6.Hall, Stuart (霍爾)(1973). Encoding and Decoding in the Television
Discourse(電視論述的製碼與解碼). Birmingham: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
7.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馮建三譯)(1996)。《電視:科技與文化形式》。台
北:遠流。
8.薩伊德(Edward Said)(閻紀宇譯)(2002)。《遮蔽的伊斯蘭:西方媒體眼中的穆斯林世界》(Covering Islam)。台北:立緒。
9.Sut Jhally(馮建三譯)(1992)。《廣告的符碼》(The Codes of Advertising)。
台北:遠流。
10.貝提格、霍爾(Ronald V. Bettig & Jeanne Lynn Hall)(鄭百雅譯)(2013)。
《大媒體的金權遊戲---為什麼有權力的人都想要搞媒體?》(Big Media Big
Money: Cultural Texts and Political Economics)。台北:漫遊者。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傳播與文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