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第1學期-5224 懷德海論因果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學期報告 70 應有碩士學位水平報告一篇
平時成績 30 充分參加課堂討論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0人,已有5 人選讀,尚餘名額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俞懿嫻

教育目標

因果概念向居西方哲學的核心地位,它不僅有極其重要的認識論上的意義---科學知識建立在因果解釋的基礎上,且有更為根本的本體論和形上學的意義---宇宙萬物遵循齊一律則。同時基於這認識論與形上學的意義,因果概念也與神學、倫理學和其他實踐知識密切相關。「因果問題」同時也是當代哲學基本主要課題,廣泛涉及心靈哲學、科學哲學、行動哲學、法律哲學普遍關切的重要課題。懷德海(A. N. Whitehead)哲學的因果論不僅衍生自淵遠流長的西方哲學傳統(Plato與Aristotle哲學),積極回應自十七世紀科學興起以來目的因果與機械因果之間衝突對立的問題,且有相對論、電磁場論與量子物理學的現代科學背景。其所提出相關形上學與認識論的學說,無不涉及重要的哲學概念,包括時間、變化、必然性、決定、非決定、自由、創生、普遍、偶有、相對、絕對、現實、可能、上帝、知覺、感受、情緒、美感、主體、客體、環境、身體、心靈…等等。是不容忽視的哲學思想。本課程在透過懷德海相關原典導讀,了解其哲學中的因果概念及其與上述課題之關聯。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俞懿嫻 (1988.11.),〈懷海德與簡單定位〉,《中國文化月刊》,109期,臺中:東海大學,頁46-64。
______ (2000.6.),〈懷海德與機體哲學〉,《東海哲學研究輯刊》,第七輯,臺中: 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編,頁149-178。
俞懿嫻 (2001),《懷海德自然哲學》,台北:正中書局。
______ (2002.7.),〈懷海德哲學在《科學與現代世界》中的蟺變〉,《哲學論集》,第35期,台北:輔仁大學,頁67-124。
______ (2002.7.),〈懷海德《科學與現代世界》中的機體思想〉,《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第43卷,頁107-142。
_______ (2003.7.),〈懷海德與後現代世界觀〉,《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第44卷,頁240-269。(NSC91-2411-H- 029-001)
______ (2004.7.),〈懷海德形上學研究〉,《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第45卷,頁375-425。(NSC91-2411-H- 029-001)
______ (2005.7.),〈懷海德前期創生概念及其思想背景〉,台北:輔仁大學,《哲學論集》第38期,頁201-241。(NSC92-2411-H-029-004)

Whitehead, A. N. (1917). The Organisation of Thought Educational and Scientific. London: Williams and Norgate.
_________. (1919). An Enquiry Concerning the Principles of Natural Knowled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_________. (1920). The Concept of Natur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_________. (1922). The Principle of Relativ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_________. (1925). Science and the Modern World. New York: Macmillan Company.
_________. (1927). Symbolism Its Meaning and Effect. New York: Macmillan Company.
_________. (1929/1978). Process and Reality. New York: Macmillan Company.
_________. (1933). Adventures of Ideas. New York: Macmillan Company.
_________. (1938). Modes of Thought. New York: Macmillan Company.
_________. (1947). Essays in Science and Philosophy. New York: Philosophical Library.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懷德海論因果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