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第2學期-3316 自然:疾病的故事 課程資訊
課程分享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5人,已有54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互動作業 | 60 | 每堂課佔 5%,缺繳以 0 分計。 |
期末考 (分組口頭報告) | 40 | 事前與老師討論及預講。不可請假,如不得已必須補考。 |
教育目標
[課程目標]: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展,疾病亦隨之變化。農業及畜牧業的發展讓人類定居及人口增加,成為微生物 (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 繁殖的溫床,繼而引發致命的瘟疫。再隨著貿易、旅行與殖民,更助長傳染病的全球散播。本課程的目標是介紹疾病的特性及其致病機制,首先以對人類歷史造成劇烈衝擊的傳染病為例,討論發生的時代、傷亡的情形、防疫的措施、社會的影響等,藉以瞭解人類與微生物自古以來的長期戰鬥故事。邁入二十世紀後,抗生素及疫苗的發明逐漸使傳染病得以控制,人類的壽命亦增長一倍。但由於活動範圍的擴展及生態環境的變化等因素,「新興」傳染病,如愛滋病、禽流感、SARS、伊波拉出血熱等卻不斷爆發。除此之外,長壽伴隨著基因突變的累積,使癌症大幅增加。而近幾十年以來,食物攝取不當及機械替代勞力等因素造成肥胖,引發高血壓、高血糖及血脂異常的代謝症候群,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首要疾病。本課程的另一目標則是引導同學以跨領域的角度,瞭解疾病隨著人類的生活方式與文明發展而相互影響。
[課程內涵]:
本課程以人類疾病為內涵,首先介紹人類歷史上細菌、病毒及原生生物導致的重大傳染病,這些疾病除了造成個人的病痛及死亡之外,自古以來,影響民族的盛衰、社會的枯榮與文明的起落。二十世紀以降,公共衛生觀念的進步、抗生素的發現及疫苗的使用逐漸控制了猖狂數千年的傳染病,但由於生態環境的變遷及物種疆界的模糊,世界各地又出現新興的傳染病,如愛滋病、SARS、禽流感,及伊波拉出血熱等,造成巨大的傷亡及全球的恐慌,充分顯示人類與微生物的共同演化及持久不斷的競爭。課程的後半部分將介紹目前威脅人類健康最甚的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癌症是由自身的細胞突變而成,本質上與正常細胞的差別不如微生物與人體間的差異那麼大,所以在治療時的副作用頗大,使人們談癌色變。至於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及肥胖則是現代人飲食不當、勞動不足造成的代謝症候群,加之高齡伴隨而來的老年失智,在在顯示疾病隨著文明的發展而改變。本課程希望以跨領域的方式,讓同學明瞭疾病與人如影隨形,實為生活與生命的一部份。自古以來,疾病對人類的社會、文化衝擊甚巨,希望能帶領同學回顧歷史,探究文明與疾病的關聯,如生活方式對疾病的影響、疾病對社會的衝擊、人們對疾病的誤解。而人類面臨疾病及死亡時的掙扎,將以《瘟疫》及《疾病的隱喻》兩本文學著作,剖析內心的挫折、偏見及恐懼。
課程概述
通識課程不同於專業課程,實乃著重引導學生主動關懷、探索與實踐人類的終極價值與智慧;同時通識課程所提供的知識,不是專業課程的淺薄化,而是具有厚實感的基礎知識。本校根據創校傳統、校訓與辦學理念訂定通識教育定四大基本素養:求真素養、篤信素養、力行素養與宏通素養,以具體落實本校通識教育之理想。希望本校學生能發揮自主學習精神,在通識課程老師的引導下,逐漸培養其通識教育基本素養,並期待能終身學習。各種基本素養並訂有具體的學習成效指標,以做教學與學習成效之自我檢證的具體指標,分述如下:求真素養(自然領域):1.學習自然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探索物理與生命世界的微妙,2.發揮就事論事的精神,3.能參與科學議題相關的公共事務。篤信素養(人文領域):1.學習人文精神以探索內在自我與領會人類文明的深層價值,2.發展自律精神,3.能運用理性進行道德推理。力行素養(社會領域):1.運用社會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激發學生的傾聽與溝通能力,2.承認與尊重多元差,3.實踐民主審議的精神。宏通素養(跨領域):1.追求人類的整體價值,2.融通求真、篤信、力行等素養於個人生命之中。各領域的課程對於學習成效指標可以跨選,不必拘泥。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0-2
上課時間:三/8,9[C119]
修課班級:共必修1-4
選課備註:1F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胡承波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週三上課前後或另行約定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1.《槍砲、病菌與鋼鐵》(Guns, Germs, and Steel), Jared Diamond 著,1997。王道還、廖月娟譯,時報文化,1998。
2.《人類與瘟疫的故事》張浚、趙少欽著,新視野圖書出版公司,2006。
3.《病毒的故事》徐明達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03。
4.《細菌的世界》徐明達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2。
5.《最衰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Sickest), Sharon Moalem 著,2007。陳芝儀譯,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
6. 《疾病解密》,科學人雜誌特刊,2013。
7.《瘟疫》(The Plague, 1947), Albert Camus著,1947。周行之譯,新潮文庫,1969。
8.《疾病的隱喻》(Illness as Metaphor), Susan Sontag著,1977。程巍譯,麥田出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