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第2學期-0423 價值與文化:中西哲學與藝術對話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出席討論與小考 20 準時出席並踴躍討論即通過考試(相關規定,課堂說明)
指定閱讀與短論書寫 10 每週安排指定閱讀並須繳交短論(相關規定,課堂說明)
影片欣賞與評論撰寫 10 定期安排影片欣賞並須繳交評論(相關規定,課堂說明)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40人,已有15 人選讀,尚餘名額2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齊婉先

教育目標

課程目標 1. 學習中西藝術理論,掌握中西哲學特點 2. 欣賞中西藝術之美,對比中西藝術表現 3. 運用藝術哲學對話,訓練獨立批判思考 4. 探索藝術多元創作,理解生命哲學問題 課程內涵 1.主題涵蓋哲學與藝術在中西文化系統中如何關聯、進行對話,中西藝術表現對比,中西美學意涵與特徵,中西藝術理論與美學欣賞等 2.透過合作學習,閱讀中外學者有關中西哲學與藝術的相關論述,並欣賞中西藝術作品,學習中西藝術表現與美學意涵 3.利用分組討論,對比中西藝術表現與美學意涵的差異,提出批判性思考的觀察與評論 4.引導思考提問,發掘中西藝術表現對生命哲學的反思,嘗試將反思表現於藝術創作中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Baudrillard, Jean. eds. 路況譯:《藝術與哲學》,臺北市:遠流,1996。
Berger, John. 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臺北市:麥田,2010。
(法)丹納,傅雷譯:《藝術哲學》,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美)威廉‧弗萊明(William Fleming), 瑪麗‧馬里安(Mary Warner Marien),宋協立譯:《藝術與觀念》,北京市:北京大學,2008。
(美)賀爾‧福斯特(Hal Foster)主編,呂健忠譯:《反美學:後現代文化論集》,臺北縣新店市:立緒,1998。
(法)韋一空(Frank Vigneron),王人德譯:《之間:中西藝術賞析比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7。
史作檉:《水墨十講:哲學觀畫》,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2008。
朱光潛:《談美》,臺北市:五南,2006。
李長蓀:《美學藝術學與哲學講義》,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2013。
張肇祺:《美學與藝術哲學論集》,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3。
漢寶德:《談美感》,臺北市:聯經,2007。
劉千美著:《差異與實踐:當代藝術哲學研究》,臺北縣新店市:立緒,2001。
劉昌元著:《西方美學導論》,臺北市:聯經,2017。
蔣勳:《感覺十書》,臺北市:聯經,2009。
Carroll, Noel. Philosophy of Art: 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9.
Cazeaux, Clive. ed. The Continental Aesthetics Reader.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Kieran, Matthew. ed. Contemporary Debates in Aesthetic and the Philosophy of Art. MA-Oxford-Victoria: Blackwell, 2006.
Neill, Alex & Aaron Ridley. eds. The Philosophy of Art: Readings Ancient and Modern. London & New York: McGraw-Hill,Inc.,1995.
Wartenberg, Thomas. E. ed. The Nature of Art: An Anthology(《藝術哲學經典選讀》),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影印本,2002。(英文)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價值與文化:中西哲學與藝術對話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