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第2學期-2164 資訊社會學(二)人工智能的情緒與思維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討論與發言 15
期末考 30
每週issue memo (10篇) 50
電影心得 (1篇) 5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28 人選讀,尚餘名額3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蕭煒馨

教育目標

人工智能的發展不斷引發起倫理學議題,哲學家和人工智慧專家們都在討論這種模擬人類的「物」,到底應該多像人。之所以會引發這麼多討論以及恐懼,是因為人工智能用另外一種方式來掌握與描述人類的情緒與思維-人文社會科學較為熟悉的用語是意識-,這種描述方式能夠對社會學產生刺激,讓我們從另外一個領域來理解我們習以為常的個體、意圖、目的、動機、語言、情緒、自我、意識、記憶,甚至是人類這些概念,會是開展資訊社會學的一個新方向。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指定讀本:
馬文‧明斯基,《情感機器》,王文革、程玉婷、李小剛譯,2016,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馬文‧明斯基,《心智社會》,任楠譯,2017,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輔助讀本:
N‧凱薩琳.海爾斯,《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賴淑芳、李偉柏譯,2018,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資訊社會學(二)人工智能的情緒與思維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