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第2學期-6458 都市研究:空間化社會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出席、導讀、提問與討論 60
期中報告 15 約七千字
期末報告 25 約一萬三千字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10 人選讀,尚餘名額6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楊友仁

教育目標

伴隨著城市化與現代性的動能及張力,都市理論從早期的芝加哥學派都市社會學發展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當中的研究取徑歷經了典範轉移,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理論更產生重要影響,如今「都市研究(Urban Studies)」已成為百花激放的基進學術領域,在SSCI的學域分類當中,都市研究亦是一個獨立的範疇,研究能量頗高,除了學術社群規模可觀之外,研究成果也有其實務面的應用價值。 本課程主要分為兩部份,首先,立基於授課者關於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研究基礎,介紹都市研究的重要範式(包括政治經濟學、新都市政治、縉紳化、土地改革等等),以作為修課者建構研究對象的理論資源;其次,有系統地介紹法國馬克斯主義思想家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i)之「空間的生產」與「三元辯證」的概念體系,並透過探討Anthony Giddens、Pierre Bourdieu及Michael Foucauld這三位較重視空間面向之學者的相關理論概念,進行認識論、本體論層次的「空間轉向(spatial turn)」批判與重構,以彌補社會學界傳統上忽視空間、「去空間(a-spatial)」導致的問題,包括結構—行動之二元對立(structure-agency duality)的缺陷,以期開拓「空間化社會學」的知識活水與新研究取向。 本課程將以授課者講課加上同學導讀討論來進行,教學哲學是清晰易懂(transparency),依修課同學可負擔的閱讀程度,提供適當教材。參與同學的義務除了出席、課堂導讀、提問和參與討論之外,需繳交期中報告(七千字左右)與期末報告(一萬五千字左右)。 本課程適合對於都市研究、空間的社會研究、政治經濟學以及社會學理論有興趣的同學參與。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教科書
1.包亞明主編(2002)《現代性與空間的生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Blau, J.R.(ed)(2004)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Sociology. Malden: Blackwell
3.Gottdiener, M. and Hutscison, R.(2010) The New Urban Sociology, 4th Edition, New York: Westview Press.黃怡譯(2011)《新城市社會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4.Harding, A. and Blokland, T.(2014)Urban Theor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Power, Cities and Urbanism in the 21st Century. London: Sage.王岩譯(2016)《城市理論:對21世紀權力、城市和城市主義的批判性介紹》,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Lefebvre, H. 1991.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Oxford: Basil Blackwell.
6.Lefebvre, H. 1972.Espace et politique. 李春譯(2015)《空間與政治(第二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7.Soja, E.W.(1996) The Space: Journeys to Los Angeles and Other Real-and-Imaged Places. 陸揚等譯(2005)《第三空間—去往洛杉磯和其他真實和想像地方的旅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8.Bridge, G. and Watson, S.(eds)(2011)The New Blackwell Companion to the City. Blackwell.
9.Crang, M. and Thrift, N.(ess)(2000)Thinking space. London: Routledge.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都市研究:空間化社會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