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第1學期-1956 認識台灣的移民工文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口頭報告 30 學生分組,各組學生必須選擇1堂課進行小組報告,每週各組請分配好報告範圍。每次報告約1小時。 並請準備PPT,以及1至2頁報告大綱與討論問題,於課上發給同學。 理論文章,請指出當中的問題意識、論點發展。作品除大致介紹內容與作者,請挑出幾個你印象深刻的段落進行回應或分析。並提出覺得值得討論的問題。
課堂討論 20 參與討論,未報告同學請至少提供兩類回應:鼓勵性的回應(例如覺得報告者提出的觀點很有趣、值得討論),建設性的回應(例如可以促進討論的提問與回應)。
期中報告 10 準備約15分鐘的期末報告規劃,並針對同學的提案進行建議與回饋。
期末報告 40 1份期末報告發表與回饋:準備約30分鐘。研究報告(觀察反思、文學分析、議題研究、報導或訪談)或創作報告(小說、攝影、短片,並請附上說明)皆可。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18 人選讀,尚餘名額4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鄭亘良

教育目標

「如何理解台灣脈絡下的移民及移工文化?」90年代開始,政府開始引進東南亞藍領移工,同時來自大陸與東南亞配偶的人數也逐漸增加,他們的身分與處境逐漸成為社會的焦點,其人權也開始受到關注。近十多年來,關於配偶移民與移工的劇情片、紀錄片、甚至文學創作(尤其是報導文學與自傳類的書寫)也逐漸出現。但是,一般大眾對於移民與移工的認識,仍多停留在新聞媒體報導的刻板印象。文化研究的分析,正好提供了一條路徑,從關於移民工的書寫,探索在台灣的移民與移工的文化再現與意義。同時,不同於英語世界常見第三世界、前殖民地或從威權專制政體逃離的離散或流亡經驗,或回不去的鄉愁,這些移民/工的經驗更是被資本主義的推力推動。透過他們的視角,可以提供多元的角度,反思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下當代台灣的處境與主體性。 本課程主要分為兩部分進行。第一個部分是相關的文化理論,主要介紹民族國家、底層的政治、再現政治。該部分藉由對民族國家與資本主義的批判、後殖民論述對於民族國家與底層發聲的思考,與學生一起思索如何看待移民工的發聲位置。 第二個部分則是台灣的移民工文學與文化作品,分為移民、移工、無國籍者,並特別以香港的討論為參照,每個部分都會介紹相關研究與文學或紀錄片,並請來賓演講。最後,本課程以顧玉玲《回家》,針對自我與他者的關係與書寫進行討論。 課程評量作業的設計中,除課堂報告與討論之外,期末報告採開放式的設計,請學生分組撰寫研究或觀察反思報告,報告內容除研究的形式以外,也可以進行文字或影像的創作。 本課程的目的,主要是向同學介紹台灣的移民/工議題與文化及文學創作,帶領學生進行社會文化的反思,並培養同學基本的分析能力,了解作品與社會文化的關聯。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課程材料:必讀材料僅供期刊或專書單篇文章,全書請自行購買或借閱,碩士論文、網路文章請自行下載※

2 9/19 民族國家的構成:疆界的內與外

Bennedict Anderson(2013 [1999])。《想像的共同體》。吳叡人譯。台北:時報。第1章、第2章、第3章、第10章。
Balibar, Etienne (1991) ‘The Nation Form: History and Ideology’. In Etienne Balibar & Immanuel Wallerstein (eds.) Race, Nation, Class: Ambiguous Identities. London & New York: Verso, 86-106.
沈松僑。2002。〈代中國民族主義的發展:兼論民族主義的兩個問題〉。《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3:49-119。http://www.aisixiang.com/data/18439.html。(或參考:沈松僑。2014 [2002]。〈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發展:兼論民族主義的兩個問題〉。《公民社會基本觀念》(下卷),林毓生主編,頁547-607。臺北市:中研院人社中心。
鄭鴻生。2000。〈台灣民族想像的可能及其障礙──回應班‧安德森《想像的共同體》〉。B. Anderson「全球化時代的民族主義想像」演講會,《台社》、《中國時報》主辦,3月23日,台北。http://zhenghongsheng.blogspot.com/2014/03/blog-post_9842.html。
鄭鴻生。2013。〈台灣的認同問題與世代差異〉。《文化縱橫》雙月刊2013年10月號。http://zhenghongsheng.blogspot.com/2014/04/blog-post_7882.html。

3 9/26 沒有證件的漂流者/來賓演講

白刷刷黑戶人權行動聯盟(2015)。《一線之遙:亞洲黑戶拚搏越界紀實》。台北:財團法人導航基金會。(請自行借書或購書)
演講:白刷刷黑戶人權行動聯盟鄭小塔/莊惠玲

4 10/3 誰屬共同體?

Chatterjee, Partha(1991)。〈查特吉:誰的想像共同體?〉,王立秋譯。《西天中土》。https://our-global-u.org/oguorg/zht/download/%E5%B0%88%E9%A1%9C/%E6%96%87%E5%8C%96/shuide%20xiangxiang%20gongtongti_t.pdf
查特杰,帕薩(Chatterjee, Partha)(2007)。〈被治理者的政治〉。《被治理者的政治:思索大部分世界的大眾政治》,田立年譯,頁62-90。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https://s3.us-west-1.wasabisys.com/plibrary/books/34a382fb24287b95a176398760bdb4be.pdf
Chatterjee, Partha (1993) The Nation and Its Fragments: Colonial and Postcolonial Histori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Ch. 1.

5 10/17 再現的政治

Hall, Stuart (1997) excerpts from ‘Introduction’ & ‘Ch.4. The Work of Representation’. Representation: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 The Open University, 1-7, 15-73.

6 10/24 亞洲作為方法

陳光興(2006)。〈亞洲作為方法:超克「脫亞入美」的知識狀況〉、〈后序:中華帝國的階序格局下漢人的種族歧視〉。《去帝國:亞洲作為方法》,頁335-437。台北:行人。

7 11/7 台灣作為民族國家下的移民/工政策

夏曉鵑編(2009)。《騷動流移:台社移民/工讀本》。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導讀&第二部分:民族國家:法令制度與意識型態。
陳美華(2010)。〈性化的國境管理:「假結婚」查察與中國移民/性工作者的排除〉。《台灣社會學》19:55-105。

8 11/14 流離尋岸,何處是我家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請自行借書或購書)
《說媽媽的話》。公視「獨立特派員」第525集。https://innews.pts.org.tw/?p=5689

9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認識台灣的移民工文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