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第1學期-7055 建築批評與東海文資保存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1. 期中作業 a.批評文章(35%) b.期末作業提案完整度(8%) 2. 期末作業 a.批評論文(47%) b.口頭ppt.發表(10%) 10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5人,已有10 人選讀,尚餘名額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關華山

教育目標

透過多個案研究,尤其東海大學校園校舍有形文化資產之價值評估,闡述建築藝術批評之意義與內涵。本課將提出批評建築作品之方法論與技術,彰顯其在提升學術界建築研究以及專業界建築設計水平力道之途徑,以及其與地域或全球建築史、理論之關連。進而將之關連起有形文化資產保存實務中,闡明其與文資本身歷史、文、藝術美學、科技、社會價值之發掘,亦及與文資保存工作核心範疇的密切關係。 於上述課程所傳授之知能,期盼可提升同學自我建築設計發展過程中 反省評估各種方案之能力。同時明瞭到,若要從事文資保存專業時,該儲備關鍵知能以辨明文資之價值所在。甚而對有志攅研建築史、理論領域,而進入建築批評專業的同學,有所啟發,並儲備基礎能力。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Frampton, Kenneth. “Critical Regionalism: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Modern Architecture: A Critical History. London: Thames & Hudson, 1985: 313-327.
Bruno Zevi(1950). Towards an Organic Architecture. Faber & Faber, London
Bruno Zevi(1957). Architecture as Space: How to Look at Architecture. Horizon Press, New York. (2001)。張似贊 譯。如何看建築。田園城市文化
Bruno Zevi(1978). The Modern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92)。施植明 譯《建築的現代語言》。博遠出版
邱浩修、關華山、羅時瑋(2018)。東海大學校園文化資產保存綱要計畫(期末報告)。東海大學建築學系
祝曉峰(2015)。形制的新生:陳其寬在東海大學的建築探索。中國建築學報。2015年第01期。No.556:pp. 80-87
陳其寬(1985)。參與東海生長的醞釀、規劃東海景觀的成長。東海三十年。東海大學校史編纂委員會。pp. 25-26
張晉維(2018)。哈佛設計學院的高端現代主義者:貝聿銘、華特.葛羅培斯、以及TAC華東∕東海大學。18th海峽兩岸大學的校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pp. 253-265
趙建中(2012)。大度山林—七十年代大學校園回憶錄。東海建築系
許焯權 (1999) 。空間的文化—建築評論文集 香港 青文書局
施植明 譯 (1998) Colquhoum, Alan 著 (1981) 。建築評論論文集—現代建築與歷史變遷 台北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Tafuri, Manfredo (1986) 。There is no criticism, only history。Design Book Review, no. 9, spring.
郭文亮 (2006) 。近代台灣與中國建築論述形構之初探
(2005) 。做的/說的/想的:洛韶山莊與漢寶德先生早年建築策略
鄭時齡 (2001) 。建築批評學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卡斯驣。哈里斯 著 (1998) 陳朝暉 譯 (2001) 。建築的倫理功能 北京 華夏出版社
漢寶德 (2006) 。中國建築文化講座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遠見 (2007) 。創意是教出來的 遠見 no. 247, 2007年1月號 台北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建築批評與東海文資保存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