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第2學期-3842 中文:文學閱讀與寫作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 15
期末考 15
作業 40
平時成績(含出席與討論) 3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35人,已有29 人選讀,尚餘名額6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劉淑貞

教育目標

在實用至上的當今台灣高等教育環境裡,作為語文教育最後一哩路的「大一中文」,應具有何種面貌?它又該如何在業已分科分系的大學階段,立足於「通識」學科的基底,提供一種寬闊的人文領域視野?並與當代社會的脈動和環境接軌?本課程從這個問題出發,重新定義「文學」的當代意義,認為:在語文訓練業已於高中告一段落的大一階段,大學中文課程應引領同學,重新回到文學的本質,思索文學與個人、社會的相對意義。本課程將指出文學的本質恰代表了一種相對於資本主義生產邏輯價值彼端的「無用」的光譜;文學作品的內容,經常是從各種失敗、廢棄、不符合資本主義社會邏輯的無用之處發展起來。這其實是一個關於「廢棄」的領域,是人類精神世界的資源回收場,它所發展出來的相應技術或現實產品(實質的文學作品、美學標準、抽象的經典價值……等等),都來自人類精神廢墟的回收與再造。因此,在這個基礎上,語言教育的各種實用技術與審美判斷,都將和這個廢棄的起點有關。本課程企圖透過「廢」的路徑,以「廢」作為方法論,鍛鑄一堂「可能沒有用的」大一中文。課堂內容圍繞著「廢」的概念,重新詮釋「文學」的當代價值,正在種種廢墟、醜陋與斷裂之中,試圖撿拾碎片,進行創作。課程內容並對應當代大學生普遍的廢人狀態與厭世心態,透過對作為「廢物」的自己進行自我觀測,發展其「廢之力」,從中培養出書寫與閱讀的語文能力。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教師自備教材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中文:文學閱讀與寫作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