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第1學期-0371 原典:《孟子》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 40 申論題
期末考 40 申論題
出席率 2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40人,已有25 人選讀,尚餘名額1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梁奮程

教育目標

在眾多的東方思想中,儒家思想被認為是其中最重要之一,而孟子是僅次於孔子的儒家代表人物,要正確理解儒家思想就必須掌握《孟子》這本經典的內容。本課程將以《孟子》中的幾個概念區分作為切入點引導同學理解孟子思想,它們分別是人禽之辨、義利之辨、王霸之辨與夷夏之辨,並進而根據這些區分了解孟子的道德哲學或傳統所謂的「心性論」與「修養工夫論」,以及了解孟子的政治哲學或傳統所謂的「王道思想」。就具體主題而言,第一在孟子道德哲學方面,釐清「性善說」的確切意涵;第二是「四端之心」與性善之間的關係;第三是「知言養氣」與道德實踐行動力之間的關係。在政治哲學方面,首先釐清「義利之辨」在政治上的確切意涵;其次討論孟子在政治上的王道思想是民主思想還是民本思想的問題;第三討論孟子的「夷夏之辨」蘊含的夏文化中心之問題。《孟子》作為一部經典意謂著它對人們的意義不侷限在其成書的年代,因此,整個課程除了力圖幫助同學們優游於古典的世界,了解孟子身處的時代與他回應時代問題的方式之外,也希望同學們藉著個人研讀與相互討論思考《孟子》在當代的意義。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課程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註》。台北市:鵝湖出版社,2010年。
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孟子義理疏解》。臺北:鵝湖出版社,2004年。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原典:《孟子》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