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第2學期-1957 意識形態理論經典選讀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20%) 20 本學共有 14 次課程,將會進行 5 次隨機點名,每次 4 分,不可 補點,課堂小組討論時若整組未到,則整組組員額外扣 4 分。
每周提問(20%) 20 每周上課前各組都需提前繳交一項針對該周閱讀文本內容 之提問,或相關議題,請以 100 至 300 字左右篇幅,交代清楚問題或議題的 脈絡,以便上課時討論。老師會對各組提問品質進行評分,每次最高 3 分。
小組討論(20%) 20 各組提出的問題會在上課時進行小組討論,討論過後回應 其他組提出的問題,整組組員可得 1 分,一次課程中不論回應次數,最高可 得 2 分。
期末作業(30%) 30 期末每組自行選擇一部小說、電影或其他類型文本進行分 析,並繳交 5000 字報告。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28 人選讀,尚餘名額3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潘忻學

教育目標

一般來說,我們總是習慣思考諸如「什麼是正義?」、「理想的世界該是如 何?」、「一個國家或是一個社會該是什麼樣?」、「什麼是我們人生應當追求 的?」……等等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自上世紀末的蘇東劇變、第三波民主 化、全球化之後,我們曾經有過一段相對確定、相對有共識的時期,然而如 今,這些答案似乎開始逐漸受到了挑戰。 在這個或可稱為「後歷史終結」的年代,諸多事物的發展,似乎開始擺脫 我們這一代人以往所熟悉的,所被教育的模式。在我們不得不以冷靜的眼光重 新審視這個世界之前,或許我們得要先重新認識我們自己,重新審視那些我們 所熟悉的,甚至是所堅信的。 因此,這門課並不是要去探討上述那些問題的答案,指出什麼正確的東 西,而是要剖析追求這些答案的人,也就是我們自己。當然,作為社會性的動 物,這種對自我的剖析必然同時也是剖析塑造我們自我的社會。為什麼人總是 會有這些追求?為什麼我會將某些信仰、某些價值視為人生的答案,而不是另一 些?同時我們也會發現,這些追求,這些答案,似乎並不屬於我一個人,總是有 為數不少的他人與我相同。 所以我們要進一步的去問,那些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值得追求、值得捍 衛,甚至值得為其付出一切的種種,對我們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與我們的關係 是什麼?我們為何總是對其如此渴望?而又是什麼力量使我與他人一致?意識形態 理論所要探討的,正是以上的這些問題。 本課程將從黑格爾開始,了解意識形態問題的源頭,接著是馬克思本人與 新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批判,最後是二十世紀後半葉,結合馬克思傳統與精 神分析的意識形態理論。期望透過這堂課的研讀,能培養修課者的反身性,使 我們面對當前這個變動又難以預料的世界,能始終保持清明而不躁動。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Karl Marx 著,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 編譯,1995,選自《馬克思恩格 斯選集》(第一卷) :〈德意志意識形態〉。北京:人民出版社。



Antonio Gramsci 著,李鵬程 編譯,2008,選自《葛蘭西文選》:〈國家和市民 社會〉。北京:人民出版社。



Alexandre Kojève 著,姜志輝 譯,2005,選自《黑格爾導讀》:〈《精神現象學》 前六章概要〉。南京:譯林出版社



Louis Pierre Althusser 著,陳越、孟登迎 編譯,2003,選自《哲學與政治:阿 爾都塞讀本》:〈意識形態的國家機器-研究筆記〉。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Louis Pierre Althusser 著,趙文 譯,1993,選自《Louis Althusser, Écrits sur la psychanalyse》:〈Sur Marx et Freud〉。Paris:Éditions STOCK/IMEC



馬元龍 著,2006,《雅克.拉康:語言維度中的精神分析》。北京:東方出版社




Slavoj Žižek 著,季廣茂 譯,2001,《意識形態的崇高客體》。北京:中央編譯 局出版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意識形態理論經典選讀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