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第1學期-1936 政治社會學:結構、行動、戰後台灣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狀況 :20% 20 18周,每周準時出席,未遲到早退,計分1分,18周全勤計20分
課堂參與 :20% 20 依課堂中參與討論狀況,給予額外加分,最高總成績10分
期中考試 :30% 30
期末報告 :30% 3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48 人選讀,尚餘名額1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王建雄

教育目標

XX政黨總是偏向財團、○○政府對勞工不利、某某團體對女性議題抱持偏見;類似的話語,在日常生活中不難聽聞。然而,為什麼他們決定這麼做?促使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又是什麼?這些討論涉及的是,社會生態系統中,不同的利益團體之間,彼此角力的行動過程。也就是權力(power)與權利(rights)的拉扯。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賴和,梅家玲等編。〈一支稱仔〉,《小說讀本(上) 》,二魚文化。
2、盧梭,「第一卷」、「第二卷」《社會契約論》,唐山。
3、黃金麟等編,〈從開港到加入WTO:當代台灣資本主義的歷史與結構轉型〉,《帝國邊緣:台灣現代性的考察》,群學。
4、Erik Olin Wright,黃克先譯,「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真實烏托邦》,群學。
5、謝政道,「第三章」,《中華民國修憲史》,揚智。
6、許極燉,「第十七章」,《台灣近代發展史》,前衛。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政治社會學:結構、行動、戰後台灣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