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第1學期-1956 肉體與石頭:西方文明中的人類身體與城市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報告和出席 25 課程以講授和討論方式進行,每週安排同學負責閱讀材料之摘要報告,和閱讀心得,並提出問題。A4一頁,報告當天書面繳交(列入六篇作業之一)。請勿無故缺席課堂報告(無法到課報告請事先請假)。(防疫期間)每週點名,出席率列入平時成績計算。
平時作業 25 每位同學需就各週之指定教材,任選六篇撰寫閱讀心得(含課堂心得報告一篇),期中考前和期末考前各繳三篇,每篇A4一頁左右書面繳交。切勿缺繳。
期中/期末考 50 (分數各佔25%)(申論題,非開放考試)。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25人,已有33 人選讀,尚餘名額-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黃宏昭

教育目標

 城市誕生文明,文明蘊育城市,城市文明述說人類活動和情思發展軌跡。城市如同一部石頭鐫刻的歴史,多少宏勳偉業,霸業王圖,多少英雄壯士,劍客奇才,都在斑駁的石頭上,述說著千古滄桑,無盡沈哀。石頭堆砌的城市是我們肉身之所在,記憶之所繫,人之所存有,其所結晶乃人類之文明。因此,城市本身就是身體書寫的文化空間,是人類以感官和身體經驗為主軸所具體化的文明空間。在城市裡人類如何生息,如何感知,如何愛恨,如何情思,如何用身體在城市空間創作每一時代獨特的風格和靈韻,從而結晶出不同時期輝煌燦爛的文化藝術和促動人類生活躍昇的物質技術。 城市正是人類創意匯聚的空間,如當代知名都市規劃史家霍爾(Hall)所說,城市是文化的熔爐,在文明發展的各個階段城市扮演了重要角色。從古到今,城市成為文化變遷、經濟發展、藝術創新、空間規劃進步、技術更迭飛躍的場域。另一位知名城市史家芒福德(Mumford )則提出城市史就是文明史,城市凝聚了文明的力量與文化,保存了社會遺產。而建築和藝術則展現城市的發展和進步,城市的建築形態設計、大街和廣場的規劃,都表達了人類的各種概念和情思。因此,城市文明史正是歴史中各種不同文化空間以及城市做為文化空間遞嬗變遷軌跡的全紀錄。有別於一般的城市史,著名《再會公共人》一書作者理查.桑內特(Richard Sennett)的《肉體與石頭:西方文明中的身體與城市》是一部以人類感官和身體經驗為主軸寫成的城市文明史:在城市裡人類如何生息,如何感知,如何愛恨,如何情思,如何用身體在城市空間書寫走過的一切。從上古希臘到現代,桑內特以身體為問題意識探索城市形貌和文明的迭變,以雅典、羅馬、巴黎、威尼斯、倫敦、紐約等各時代權力象徵城市為代表,論述城市的生成演變及其與人類生活互動的關係。城市與人如何共構文明的型態和神貌。   桑內特以三種身體形象:「聲音與眼睛的力量」、「心臟的運動」、「動脈與靜脈」,分別代表不同階段的城市發展:古希臘和羅馬時代、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代以及哈維以來的近代時期。透過聲音、眼睛、心臟、動脈與靜脈等人體各種器官的運作,說明每個時期的城市文明發展情況以及相應的身體經驗。通過這三種類型的描述,我們得以深知城市運轉如同器官機能,身體和城市發展共作出互為存在,互為結構的關係。因此,我們如何看待和體現自己的身體,反映在我們如何創造一個城市文明上。每個時代的身體觀再現當時代的城市觀。《肉體與石頭》一書以身體的視角帶我們進入西方城市歷史,從古希臘古羅馬、到中世紀的巴黎、再到現代城市文明的代表城市倫敦,我們可以看到每個歷史時期特殊的身體觀,以及從這些身體觀衍生出的城市文明發展樣貌。這是一個肉體(身體)與石頭(城市)共創的城市文化與身體空間的故事。將肉體與石頭建立關係,形成獨特的身體城市史,讓城市史不再是了無人氣,主體缺席的空間史,而是用血肉之軀書寫空間,讓城市肉體化/具體化的歷史正是此書值得我們關注之處。  本課程目的:(一)透過城市發展,瞭解人類文明變遷的軌跡;(二)瞭解身體感官經驗與城市發展樣貌的關係;(三)形成一套有血有肉,有肉體有主體,城市歷史舞台上主角有戲的身體城市史觀。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理查•桑內特(Sennett, Richard)),《肉體與石頭:西方文明中的身體與城市》(Flesh and Stone)(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肉體與石頭:西方文明中的人類身體與城市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