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第1學期-2641 通識課程學術講座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表現 40 1. 出席率 2. 現場提問 3. 筆記
分組討論與書面報告 60 3次x20%(1)講者所講內容;(2)講者所開列的「推薦閱讀文獻」及「延伸閱讀文獻」;撰寫各場演講之心得報告(每場500--1000字)。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50人,已有142 人選讀,尚餘名額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黃書林

教育目標

除了專業知能外,通識課程的設立宗旨,在於使修習者能跳脫所在專門學科的侷限性,從更寬廣的視野、更多元的角度,來思考社會全體的重大課題,以期獲得普遍性的常識和知識上的啟發。職是之故,本課程特別規劃一個「跨領域」學術講座,從人文、社會、管理、自然與生命等不同的視野、不同的角度來進行知識的探索,並配合公部門政策運作過程及相關議題的介紹,使修習者能深入認識環境問題與公共政策的因果關係,並提升面對公共事務的能力,進而透過力行的實踐功夫,培養健全的現代公民,以謀社會的最大福祉。 尤其是面對21世紀初的台灣青年,「能源與永續經營」這一議題,實有著空前的迫切性及重要性,必須結合不同領域的學者,來共同研討及正視。本課程受教育部獎勵教學卓越計畫資助,有意回應這一時代的迫切需要,規劃一門以演講為主體,以討論為輔助的課程。每一次演講,均邀請不同領域的傑出學者,各就「人文、綠色科技與永續經營」議題,以具有前瞻性及實踐性的思考,從不同層面來刺激修習者作自覺的省思。為了使知識的討論更具有活潑性,本課程特別安排幾次對話性議題,以期修習者能親自體驗知識性對話的衝擊性及啟發性。同時,藉由鼓勵現場提問,培養修習者組織及表達思想的能力及勇氣。 總括而言,本門課程的規劃,希望培養修習者成為有理想、有創意、有行動力的現代公民。期盼修習這一門課程的同學,一方面建立起獨立的反思能力,一面方也能學習運用各領域的知識,知曉如何隨著環境的變遷,對知識作最適切的調整、連結與重組。更重要的是,藉由不斷的思考,對於「能源與永續經營」的核心價值,有最深切的認定及追求。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上課前由演講者指定,並由教學助理於討論時間進行導讀。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通識課程學術講座 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