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第1學期-4815 行銷管理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末行銷企劃報告 20
個案報告及問題討論 30
每週閱讀心得報告 5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55 人選讀,尚餘名額-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張國雄

教育目標

(一) 2008年是企業CEO最艱困的一年,也是最難忘的一年,因為它發生了百年難得一見的全球金融海嘯。近年來,中國經濟崛起,兩岸三通,區域經濟的整合,台灣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大環境轉變,台灣企業將何去何從,值得探討。 (二) 瞭解產業特性,找出最佳策略:世界經濟環境變動快速,廠商必須採取適當的策略來因應,才能在激烈競爭中勝出。根據業界表示,企業的策略與方向佔企業成功因素的70%;然而,每個產業的特性不同策略也不盡相同。換言之,企業採取某項策略,必須在某些產業特性下才會成功,如果企業不符合這些條件必會失敗,企業應避免,雖然滿足這些特性或條件不一定會成功(還需考慮管理能力以及執行力),但成功機會大增。 (三) 瞭解創新的時點及內容:張忠謀曾經說,台灣企業未來的競爭力在商業模式( Business model)的創新,本課程在各單元裡會穿插各種創新的觀念。 (四) 理論與實務配合:本課程會以淺顯易懂的自編講義為主,每個理論討論後會配合個案討論;以達到理論與實務的配合。 (五) 本課程以演繹法替代歸納法:演繹法是將某產業所具備的特性加以推演,在未來全球環境的變動下,應採取適當的策略以達勝出;強調的是未來的觀點。而一般管理論點,常使用歸納法,即過去的資料作統計,對未來不見得有實質助益。 例如:2000年時,經濟學人雜誌曾經統計,購併的企業失敗率高達70%;然而,在2005∼2006年全球購併仍創新高,顯示歸納法不一定適用未來;而本課程會討論在什麼條件或特性下較適合採取購併。 (六) 好的策略不但可以降低風險,還可以提高企業利潤。 (七) 想在M型社會中勝出,創業或理財是最佳方法,本課程可以提高理財能力。

課程概述

工業工程原以製造為主題。但是,產品應具有何種特性,才滿足市場需要;同時,產品要用何種方式交到消費者手中;這些問題,與製造相互影響,也即是行銷管理的課題。本課程函蓋產品與市場定位,產銷配合,行銷策略及銷售作業等主題。修習本課,可瞭解行銷行為的基本要素,使本系同學不但能製造好產品,並能成功把產品賣出去。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 張國雄著,行銷管理,第3版,雙葉書廊,2011年。
(2) Robert F. Hartley (2005), Marketing: Mistakes and Successes, seven edition. 行銷個案分析, 智勝書局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行銷管理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