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第2學期-2153 社會的泛音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成績(出缺席、課堂發言等) 30﹪ 30
期中心得15﹪ 15
期末心得25﹪ 25
小組報告30﹪ 3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35 人選讀,尚餘名額2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黃善聖

教育目標

音樂的起源是儀式,神聖的;然後是政治,奢侈的;至於它是否普及?狹義地看,肯定是沒有;廣義地看,也不敢肯定……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說:今天,完整地聽完一部清唱劇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如果有人說這音樂令他著迷,那便是無恥地說謊。李斯特說:音樂是一種科學,如代數;也是一種心理語言,只有習慣它的詩意的人才能體會。 透過不同的主題與不同音樂的欣賞,我們試著探索在音樂之內,建構音樂本身與作曲家自身的可能故事與內涵,並深入了解在音樂之外,作曲家想要傳達的訊息與關懷。如果每一個社會,每一個故事都能當作一個基音,那麼它便能發出自然或非自然的許多泛音,直到我們意識之外的遙遠。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請參考各週進度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的泛音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