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第2學期-2276 兒童與社會工作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 30 選擇題、問答題,對兒童相關理論知識之概念之理解為主
期末考 30 問答題與申論題,兒童實務工作案例之分析
課程參與 15 課程參與包含出席率及課堂表現
作業 25 依課程分組準備簡報,並提供書面報告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103 人選讀,尚餘名額-3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潘盈儒

教育目標

本課程宗旨在協助學生認識兒童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了解兒童權利的內涵、政策與立法及兒童社會工作實務技巧,以便了解兒童社會工作之現況與未來的發展趨勢。藉由理論的運用與相關議題的探討,協助學生理解在不同處境下如何協助兒童及其家庭,使學生可掌握兒童社會工作所應具備的專業技術。並進一步透過案例的操作說明將理論及實務作結合協助學生有更全面的理解。

課程概述

兒童與社會工作之課程旨在介紹兒童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了解兒童權利的內涵、相關的政策與立法。同時運用理論及兒童福利之內涵的了解進行兒童相關議題之探討,協助學生理解如何使用社會工作專業知識與實務技巧協助兒童及其家庭,以利未來從事兒童相關社會工作時之用。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闕漢中(2003)。Paula Allen-Meares 原著。《兒童青少年社會工作》。台北:洪葉文化。
2.黃瑋瑩、辜惠媺譯(2006)。Nancy Boyd Webb 原著。《兒童社會工作實務》。台北:學富。
3.彭淑華等著(2008)。《兒童福利:理論與實務》。台北:華都文化。
4.郭靜晃(2008)。《兒童少年與家庭社會工作》。台北:揚智。
5.徐宜瑩(2012)。反轉的家庭照顧角色與經驗?-以兒少家庭照顧者與被照顧之成年家屬為例。南投:國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6.陳姿妦(2017)。從兒童權利保護的視角─傾聽安置兒童的心聲。南投:國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7.白倩如(2017)。建構兒童保護初級預防社區保護因子之芻議-家庭中心取向。《社會發展研究學刊》,11,97-109。
8.吳書昀、 蕭琮琦、 劉美芝、 邱仕杰、 徐宜瑩、 賴宏維(2015)。親屬安置的困境與爭議性議題之探究:實務工作者的觀點。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9(2),31-74。
9.吳書昀(2011)。兒童少年家庭照顧者之照顧經驗初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4卷第4期,頁153-190。
10. 蘇秀枝, 黃瑋瑩, 蘇文賢譯(2014)。Cynthia Crosson-Tower原著。兒童福利:從實務觀點出發。台北:學富文化。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兒童與社會工作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