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第1學期-8418 雕塑媒材運用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率 10 出席到課,不遲到早退。
課堂表現 30 課堂發表、課堂作業。
期中發表 30 作品完成度、發展性。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30人,已有15 人選讀,尚餘名額1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胡竣傑

教育目標

1.開創雕塑材質可能與運用。 2.研究雕塑歷史脈絡與美學。 3.演練雕塑進階能力與技術。 4.了解雕塑當代發展與演變。

課程概述

本課程重視造形開發的練習與操作技巧,發揮傳統創作材質特性與精神,並探索現代科技媒材的表現與手法,從而啟發造型構成的自主性與創造性,強化雕塑藝術本質的認知。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侯宜人,《自然.空間.雕塑》,臺北:亞太圖書有限公司,1994。
Mary Acton,王聖智譯,《如何看懂雕塑》,臺北:典藏藝術家庭,2016。
Peter Rubino,謝汝萱譯,《肖像雕塑法》,臺北:易博士文化,2019。
Peter Rubino,林心如譯,《人體雕塑法》,臺北:易博士文化,2019。
Sarah Simblet,《藝用解剖全書》,臺北:積木文化,2006。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雕塑媒材運用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