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第1學期-1811 金融社會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出席參與 | 15 | |
課堂報告 | 35 | |
期中考試 | 20 | |
期末報告 | 3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40人,已有85 人選讀,尚餘名額-4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魏少君教育目標
本課程為社會學系大學部之選修課程,1980年代以來經濟社會學的興起以及華爾街金融體制、金融全球化與新自由主義等現象的快速發展,對資本主義的研究除了傳統的工業革命、產業組織、生產網絡等範疇之外,也逐漸意識到金融資本、金融體制的發展在當代全球資本主義所扮演的支配性角色,使得金融社會學逐漸成為新興的次領域。本課程目標為介紹金融社會學的理論、概念與關鍵議題,探討金融活動對於傳統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領域所造成的衝擊。本課程第一部分著重於金錢與金融現象的歷史發展與社會意義,第二部分探討當代金融資本主義的發展以及金融危機的近代史,第三部分則聚焦於台灣的金融發展與金融改革經驗,以及相關的金融社會後果。
本課程進行方式包括演講、討論以及學生對案例的課堂報告,修課學生於課堂報告時需要準備簡報綱要與評論資料,同時需要於每週課前閱讀完指定教材,並且積極收集相關的補充資料。本課程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討論與分析經驗現象,旨在訓練社會系學生增加對金融專業領域的認識,利用金融與社會的不同議題去反思自身與世界之間複雜且緊密的連結關係,除了關注所處台灣金融體制的轉型與衝擊,同時也能掌握金融全球化對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所造成的影響。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3-0
上課時間:二/6,7,8[H205]
修課班級:社會系2,3,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企業與社會」學程選修課程,不開放推廣部隨班附讀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魏少君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每週下課後或另外約定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Simmel, Georg著,顧仁明譯,2000,《金錢、性別、現代生活風格》。上海:學林出版社。
Zelizer, Viviana A. 2004,《金錢的社會意義》,陳難能譯,台北:正中出版。
Zelizer, Viviana A. 2009,《親密關係的購買》,姚偉、劉永強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Arrighi, Giovanni. 1999,姚乃強、嚴維明、韓振榮譯,《漫長的二十世紀:金錢、權力與我們社會的根源》,香港:牛津大學出版。
Strange Susan.,李紅梅譯,2000,《賭場資本主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Brittain-Catlin, William著,李芳齡譯,2007,《境外共和國:揭開境外金融的秘密》。台北:天下雜誌。
Martin, Peter N. & Hollnagel, Bruno. 許可達、闕旭玲譯,2004,《歷史上的投機事業》。台北:左岸文化出版。
吳泉源,1993,〈金融自由化的迷思:一個經濟社會學的考察〉,《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5期:1-37。
夏傳位,2008,《塑膠鴉片:雙卡風暴刷出台灣負債危機》。台北:行人出版社。
夏傳位,2005,《禿鷹的晚餐:金融併購的社會後果》。台北:銀行員全聯會出版。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金融社會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