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第1學期-2383 建築設計習作(一)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學期總分 + 平常成績 | 100 | 請閱讀〈課程其他要求〉1, 2, 3點;以及紙本〈一年級設計課程大綱〉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50 人選讀,尚餘名額2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黃業強教育目標
從最直白的觀點來看,「建築」就是布置物質[實體],創造出供人生活的空間[虛體]。所以,建築設計的前提之一,就是「心領神會」的掌握物質的本性,以及所處環境[做為「背景」的物質]的規律;然後才可能透過一種嚴謹但也靈活的態度,進行「製做」— 操作物質的形變與組構,同時實現人之意圖與物質本性的技藝過程。
設計是一種挾帶圖象操作的思考,涉及多種課題與對象;有時是抽象的觀念或價值,有時是具體的行為和物質。力學、美學、行為學等等不同的課題,有如不同的語言;各自皆為獨立自主的系統,彼此間也不存在共通的結構或邏輯。因此,我們可以把設計思考,類比成多種語言,被反覆「轉寫」成可以對話的格式,「人為」的將各種課題的思考串連起來,最後獲得預期的或者超越預期結果的一種過程。所以「轉寫」可以說是設計最基礎的技藝之一。
建築的創作,複雜而繁鎖,並且常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所以建築專業者必須在工作與溝通上,預做整理、組織,建構「計劃」以使以上作業,得以有效進行。「計劃」包括planning與programming;前者通常追求有效的執行,因此主要的考量是效率,而且目標明確,比較依賴理性的整理與組織;後者基本上是以「[類似] 建築的格式」,陳述設計目標的一種敘述,雖然也是目地取向,膽允許較大的詮釋空間;不過近年裡的趨勢,傾向將programming視為「設計」的一個環節,變得比較有彈性,也比較複雜。
任何「計劃」都不會自動實現,還需要搭配實際有效的執行。執行或實踐可能因惰性與無知而鬆散;所以,我們必須在生活、工作、學習…各個方面,建立「紀律」,確保有效的執行。因此,除了前幾段所提到的練習重點以外,本課程也將搭配一年級其它相關課程與機制,幫助同學,逐步建立「紀律」的自我要求。
課程概述
一年級設計的課程將以訓練學生邏輯與抽象化思考為主,雖然不直接與建築相關,但會讓學生學習如何從平面的二度到立體的三度空間,並配合一年級其他必修課程,像建築表現法,建築概論,培養學生掌握表達建築想法的各項工具。到一年級下學期才會有與建築相關的建築空間練習。這學期將會有3-5個設計練習是題目,這些題目包括了紙上作業與一比一與的練習,內容主要是了解人體尺度與空間的關係,可以讓我提早了解學生的情況,特別在低年級階段需要掌握他們的學習程度,像紀律,在系館工作等。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6-0
上課時間:一/6,7,8,9,四/2,3,4,6,7,8,9,10[系館]
修課班級:建築系1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系館;兼任12小時,專任18小時 (含習作指導6小時,時間另定)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黃業強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週日, 20:00 - 21:00, 週二, 15:00 - 17:00 (系館 / 郭: 0953-700 801)
週五, 14:00 - 16:00 (系館 / 黃: 0921-976 451)
週三, 16:20 - 18:10 (系館 108 / 陳: 0918-040 808)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Bachelard, Gaston, 2003,《空間詩學 / La Poétique L’espace》, 龔卓軍、王靜慧譯。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Ching, Francis D.K., 2008 / 2007,《形式、空間和秩序 (造形、空間與秩序) / Architecture : Form, Space, & Order》, 第三版, 劉從紅 譯, 天津: 天津大學出版社。
Silver, Pete & McLean, Will, 2009 / 2008,《建築科技關鍵字101 / Introduction to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楊曉芬 譯, 臺北: 積木出版社。
Von Meiss, Pierre, 2003 / 1993,《建築元素 /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趙夢琳 譯, 臺北: 詹氏書局。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建築設計習作(一)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