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第1學期-2625 人文:台灣原住民文學選讀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報告及期末報告各佔40% 80 出席率及平時討論參與度佔2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66 人選讀,尚餘名額-6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洪銘水

教育目標

台灣原住民有豐富的神話傳說,但因為沒有文字,所以大多存在於外來人的田野調查記錄中(尤其日本人類學家的記載最具規模)。在日治末期,也曾產生極少數的以日文創作詩歌的原住民作家如高一生。戰後,用日文創作的台灣本土作家普遍被消音;二十年之後,才從日文轉換到中文創作的成熟期。其間,原住民也出現小說家陳英雄,但曇花一現。又要等二十年,才出現民歌手胡德夫,詩人莫那能,小說家田雅各(拓拔斯塔瑪匹瑪),夏曼藍波安,瓦歷斯諾幹,利格拉樂阿塢,奧威尼卡露斯,霍陸斯曼伐伐,孫大川等人以原住民主體性為主的創作。他們在精神上與世界其他原住民連結,成為「第四世界」的發聲。近二十幾年來,台灣原住民作家與表演藝術家的湧現,為台灣文藝界注入新血液,並為主流社會提供了反思的素材。 本課程即意在拓展學生的人文視野與社會關懷。 主要參考書籍:(1)悲情的山林(2)蘭嶼行醫記(3)航海家的臉(4)永遠的部落(5)紅嘴巴的VUVU

課程概述

一、教學目標: 台灣原住民文學一向為台灣主流社會所忽略。近三十年來,原住民作家的湧現在台灣文壇上已形成不可忽視的現象。他們在歷屆的文學獎競賽中常有優越的表現;其獨特的風格與創作的視野也豐富了台灣文學的內涵。做為少數族群所發出的心聲,足以提供主流社會做為省思的材料。再者,也可開拓學生的人文視野與社會關懷。 二、主要內容: 以近三十年來台灣原住民作家詩人所創作的詩歌、散文、與小說做為閱讀討論的對象。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悲情山林
(2)蘭嶼行醫記
(3)航海家的臉
(4)永遠的部落
(5)紅嘴巴的VUVU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人文:台灣原住民文學選讀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