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第1學期-2703 社會:社會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成績 20 點名;小考;提問
期中考 20 期中考成績
期末考 20 期末考成績
期末報告 30 報告成績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5人,已有51 人選讀,尚餘名額24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劉維新

教育目標

過去對「資本主義」的討論,多半將資本主義的存在視之為當然,本課程的則從探討「西方資本主義的文明」的起源。我們從社會學的角度發問,思考西方何以成為今日之西方?並對照中國相對的發展與變化。如果你完全不了解社會學是什麼,但又有一份想窺探的好奇心,則歡迎你的加入。授課內容選自於學有專精的學者在其專業領域的著作,藉由社會學的觀點來了解我們所關懷的問題。 「資本主義」及其衍生的問題,一直是社會學的核心關懷,「市場全球化」的過程中,一方面,強化了資本主義對世界的支配性,另一方面,更深化了不同社會與國家間的不對等差異。然而,政府與市場之間的緊張關係更是百年來人類面對的大問題。回顧過去發生的問題,了解現在的困境與難題,以及未來的種種可能機會,都與資本主義全球化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本課程嘗試處理社會學中的大課題,目的是為了培養同學們面對大問題的能力,在歷史的時間縱深中,在全球的空間廣度中,拉高對問題掌握的高度。如果你對以上的內容有興趣,歡迎一起來探討。

課程概述

本課程為共同必修課,屬通識社會學科領域。 通識教育的社會學不可能將社會系的專業課程,在一學期兩學分的課程,全部塞入學生的腦袋裡。通識課程的社會學堅決反對再度陷入填鴨式的教學。基於社會學想像力的精神,通識課程的社會學希望可以藉由短暫的課程,開啟學生關心社會以及理解社會的企圖心。當然,學生不可能在短暫的時間裡就培養社會學家所企盼的社會學想像力,我們所期待的,是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講與指定閱讀的教材與參考書籍,可以感受到社會學想像力的分析能力,進而產生社會實踐感。不僅如此,通識課程的社會學也希望可以讓學生了解西方現代社會的誕生過程,以及台灣邁向現代社會的可能與困境,進而對於自身所處的生活世界有基本的認識能力。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費爾南•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 1999
15至18物質文明、經濟與資本主義─世界的時間(卷三),台北:城邦文化。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社會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