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第1學期-2880 引導反思技術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隨堂考(Open Book) | 20 | |
期中考 | 20 | |
期中實習作業 | 20 | |
期末考 | 20 | |
期末實習作業 | 2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0人,已有56 人選讀,尚餘名額-56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吳兆田教育目標
1. 淺談「體驗教育(Experiential Education)」之歷史發展:當西方遇到東方
2. 介紹「體驗教育(Experiential Education)」之哲學觀
3. 介紹「經驗學習與能力發展(Experiential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理論:淺談經驗與知識概念之處理
4. 學習風格分析與探索自我
5. 認識「反思(Reflection)」與學習的關係
6. 認識「引導(Facilitation)」及「引導者(Facilitator)」
7. 認識引導者的角色、職責、價值觀以及需具備的能力
8. 學習反思活動設計與安排的基本方法
9. 學習活動帶領的步驟與原則
10.介紹體驗教育活動(平面活動為主)及動態反思活動
11.學習如何解決引導過程中的常見問題
12.實作練習與反思討論
課程概述
本課程為共同選修課,不屬於通識課程。
現在社會是個人主義的社會,以個人的利益為核心,但是卻又極為重視「公共性」。個人私利與公共的利益如何平衡,正是考驗著現代人的公民德行。中國與台灣邁向現代社會的過程,模仿西方民主政治的制度,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只學其畫皮,而未能深入瞭解其核心價值與規範特別是操作的過程。
「引導」實出於為了有效進行公民實踐,也是西方社會具體實踐公民素養的成就,不僅有理論與哲學基礎(建立於蘇格拉底哲學的重建,以及現代審議民主政治的哲學與溝通行動理論),更具體化為可操作的引導(或體驗)活動與技巧。
公民實踐已經不僅是個人德行的修練,而是必須學習如何發問,如何傾聽、如何溝通,這些「如何」都必須學習。
本課程希望藉此訓練一批學生作為大學入門與公民文化所結合的大一年新鮮人課程的引導學長姐,同時也歡迎本校教職員一起參與。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2-0
上課時間:三/8,9[H216]
修課班級:共選修2,3,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不開放網路選課,須取得α-leader研習證書者,始得人工選課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吳兆田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課後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A. Processing the Experience: Enhancing and Generalizing Learning, Luckner, J. L. & Nadler, R. S.
B. Lasting Lessons: A Teacher’s Guide to Reflecting on Experience, Knapp, C. E.
C.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Kolb, D. A.
D. Priest, S. 等著,張德忻 等譯,2009。引導技巧的九堂課:學員導向的學習與改變。 桃園:台灣外展教育基金會
E. 吳兆田,2006。探索學習的第⼀一本書。台北:五南
F. Sugerman, D. A.等著,謝智謀等 譯,2009。反思學習:理論與實務。桃園:台灣外展教育基金會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引導反思技術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