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第2學期-0207 中國思想史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Book/Essay review: 80% 80
Class participation: 20% 2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5人,已有10 人選讀,尚餘名額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丘為君

教育目標

中國思想史 東海大學歷史系 丘為君 Feb. 16, 2012 TEL: (04)2359-0251 Email: echiu@thu.edu.tw Office hours: Tuesday 3-5pm 課程說明:本課程有三大目標。第一,研究專題的通論或導論性質課程;第二,認識當代世界主流研究者的研究方向、研究議題,與研究方法;第三,認識「中國學術史、思想史、文化史研究的關鍵性議題。關於第一個目標,這是指本課程係針對計畫以「中國學術史、思想史、文化史研究」作為研究領域的研究生(或大學部高年級學生)而設計的,它希望為學生提供一個「研究介面」,讓他們/她們在未來可以更從容地進入與研習各個有關中國學術史、思想史、文化史研究的各類專題。至於第二個目標,這是指這一課程將盡可能地與當代的中國學術史、思想史、文化史研究主流相結合。透過引進當代世界代表性區域的中國思想史研究的主要成果,本課程希望能幫助準研究者建構一個具有世界觀的認識中國學術史、思想史、文化史研究研究的理論架構。本課程第三個目標是「延伸研究」。藉由凸顯中國學術史、思想史、文化史研究研究的四大特質(「樞軸時代」與先秦諸子、兩漢經學、魏晉玄理與佛學,與宋明理學),本課程可以讓學生們先行掌握中國學術史、思想史、文化史研究研究的若干關鍵性議題,然後在此一前提下,於將來再延伸進入其他研究專題。 評鑑方法: Book/Essay review: 80% Class participation: 20%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導論:思想史的寫法》(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陳來,《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北京:三聯書店,1996)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中:東海大學,1977)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卷二(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6)
湯用彤,<魏晉玄學聽課筆記>,《湯用彤全集 第四冊》(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pp.305-444;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 卷二, 第一篇 唐朝 <佛教與道教>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pp.71-255;
劉子健,《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內向》(China Turning Inward:Intellectual-Political Change in the early Twelfth Century)(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
吳康,《宋明理學》(台北: 華國, 1977)
楊國榮,《心學之思——王陽明哲學的闡釋》(北京:三聯,1997)
溝口雄三,《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北京:中華書局,1997)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中國思想史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