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第2學期-1784 社會思想史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參與 10
期中考 45
期末考 45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80人,已有81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黃金麟

教育目標

本課程將以大歷史的角度,配合知識社會學的觀點,從歷史脈絡中梳理十四到十九世紀,歐洲社會思想史的發展和變化緣起。從文藝復興運動開始,以「人」為本的知識探索就逐步在挑動以神學為綱領的知識體系。人文主義的誕生和科學革命的出現,意味既有的世界正在發生重大改變。宗教改革不只挑戰羅馬教會的地位,重塑信徒與上帝的關係,由宗教改革衍生的歧異和戰爭,也改變歐洲的權力板塊,促成主權國家和民族主義的萌芽。這些重大的歷史變動影響著十八世紀後,人類的歷史發展。啟蒙運動的出現和其召喚的理念,在政治、社會和文化的層面改變人類的生活,其影響力不下於十六世紀後出現在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生產方式。在不忽視經濟生產領域的重大變化下,我們將以馬基維利、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鳩、盧梭、和亞當•斯密激起的社會思潮,做為觀察和討論近代西方社會思想的對象。另外,由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激盪出來的思潮變化,如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等,也是本課程要介紹和討論的領域。歷史的連續性和思潮間的交錯與對話,會在課程中逐步浮現。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參考書:

Becker, Carl. 何兆武譯,《十八世紀哲學家的天城》,台北:左岸,2002。
Gay, Peter. 梁永安譯,《啟蒙運動:自由之科學》,台北:立緒,2008。
McClelland, J. S. 彭淮棟譯,《西洋政治思想史》,台北:商周出版,2000。
Moore, Barrington, Jr. 蕭純美譯,《民主與獨裁的社會起源》,台北:遠流,1995。
Skinner, Quentin. 奚瑞森、亞方譯,《現代政治思想的基礎》(卷一:文藝復興, 卷二:宗教改革),台北:左岸,2004。
Skinner, Quentin. 蔡英文譯,《馬基維利》,台北:聯經,1983。
Tarnas, Richard. 王又如譯,《西方心靈的激情》,臺北:正中書局,1995。
Wilson, Edmund. 劉森堯譯,《到芬蘭車站:馬克思主義的起源及發展》,台北:麥田。
威廉•史考特,《經濟思想史》,台北:三民,1960。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思想史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