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第2學期-1815 偶像的文化經濟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請參照學習活動與作業說明 | 10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40人,已有49 人選讀,尚餘名額-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黃靖嵐教育目標
簡述這學期的課程安排。整學期課程分為五個部份:
首先在第一部份探討「偶像的塑造」,以路易十四為例,我們可以看到偶像的形塑於歷史上早已有自,甚至可以從其中看到不少當前媒體包裝的痕跡。
第二部份則進入「文化產業」,偶像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一環,透過對此概念的歷史性追溯、產業形成,與生產網絡等面向的討論,有助於理解與定位偶像產業。
第三部份則進入「迷經濟」,任何偶像若沒有追隨者則其事業難以擴展,在偶像產業中,迷不僅作為主要的消費群且是助其擴散影響力至「非迷」的要角,80年代末的迷研究著眼其主動性,認為他們並非被動的受眾而是積極的文本創造者,但到90年代則轉向強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身份的形成與建構,於此我們會透過四篇文本回溯「迷研究」的發展,並探討迷文化與文化產業間的關係。
在期中考週後我們會進入第四部份,透過Viviana A. Zelizer(2004)《金錢的社會意義》與C. Barnett等人(2005)所寫的Philosophy and ethical consumption一文進入經濟行為中的文化,以及道德與消費的討論。乍看之下這兩篇著作與偶像的文化經濟學的聯結並不像前述幾個部份般直接,但透過對消費此經濟行為的文化分析,我們可以深入理解那些對「非迷」而言屬於「浪費」或「難以理解」的迷的消費行為所具有的特殊意義,類似於Zelizer所觀察到的針對不同項目的儲金桶的現象,對迷而言也有(對「非迷」而言或許難懂的)項目比例分配。而透過C. Barnett等人(2005)的著作所要觀察的是「消費正義」或「消費道德」與偶像文化經濟間的關連,最顯著的是當偶像代言產品出現問題時,處於此偶像網絡中不同位置的人該如何排解貨消化這問題。另外一個與此相反卻相近的案例是偶像呼籲公益活動所產生的效應,或迷社群以偶像名義成立基金會……透過這兩週的文本我們可以更廣泛地討論偶像文化經濟中的其他面向的現象與議題。
第五部份,我們會以兩個案例分析偶像產業,並整合這學期所討論的議題及分析取徑進行統合式的探討,並也作為倒數兩週同學分組報告的示範。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四/2,3,4[C108]
修課班級:社會系2,3,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不開放推廣部隨班附讀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黃靖嵐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請以e-mail與授課教師約定時間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Abercrombie, Nicholas與Rrian Longhurst著,陳東風主編(2009)〈變化的受眾-變化的研究範式〉,收錄於《粉絲文化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56-74。
Barnett, C., P. Cafaro and T. Newholm. 2005. Philosophy and ethical consumption. In R. Harrison, T. Newholm and D. Shaw eds., Ethical consumer. London: Sage. Pp. 11-24.
Brower, Sue著,陳東風主編(2009)〈作為時尚製造者的粉絲〉,收錄於《粉絲文化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21-39。
Burke, Peter著(2005)《製作路易十四》。台北:麥田。
Fiske, John,陳東風主編(2009)〈粉都的文化經濟〉,收錄於《粉絲文化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3-20。
Gibson, Chris and Lily Kong. 2005. Cultural economy: a critical review. Progress in Human Grography 29, 5. Pp. 541-561.
Hesmondhalgh, David著、廖珮君譯(2006)〈Ch1 文化的研究取徑〉〈Ch2 評估文化產業〉、〈Ch3 解釋文化產業〉,收錄於同作者、譯者《文化產業》。台北:韋伯文化。頁53-110。
Hills, Matt著,陳東風主編(2009)〈在消費與「抵抗」之間的粉絲文化〉,收錄於《粉絲文化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75-99。
Pratt, Andy C.著、陳柔安譯(2011)〈文化產業不只是群聚典範?〉,收錄於李天鐸編著《文化創意產業讀本:創意管理與文化經濟》。台北:遠流。頁175-200。
Zelizer, Viviana A.著,陳難能譯(2004)《金錢的社會意義》。台北:正中。
石計生(2011)〈新世代的粉都行動:日本國民偶像AKB48音樂的台灣流行探究〉。 2011年臺灣社會學年會「研究新世代」,時間:2011.12.10-12。
李天鐸(2011)〈文化創意產業的媒體經濟觀〉,收錄於同作者編著《文化創意產業讀本:創意管理與文化經濟》。台北:遠流。頁81-105。
鄭欣(2008)〈平民偶像崇拜:電視選秀節目的傳播社會學研究〉。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偶像的文化經濟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