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第2學期-1816 感官社會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五份作業(報告) 10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40人,已有44 人選讀,尚餘名額-4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蕭旭智

教育目標

本課程借用幾個理論的向度來建立討論感官的社會學基礎,第一、從西美爾(Georg Simmel)的〈感官社會學〉(The Sociology of Senses) 開始,我 們看到社會學 家把五 感當作社會化、文化分類、階層差異相當重要的一個形式。第二、從西方理論和國家與社會發展(許多都適用於殖民與科學論述)的角度,化學、醫學和公共衛生對於氣味的本質進行了新的確立,並且建立了一個基於潔淨與衛生語言的氣味世界。第三、感官的商品化,感覺可以被販賣,首先感受必須先成為某種符號,並且是某種能夠聚合吸引力的符號,並且如何世俗化地轉變成為個人區辨的身分產物。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請各位同學上完課程簡介以後,到學校圖書館或者各書店尋找與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俗稱五感(five senses)有關的小說來閱讀,刺激自己對於感官問題的想像。卒繁,僅列一些參考。例如,描寫十九世紀巴黎城市的各種感覺,如左拉的《酒店》、《娜娜》,卡爾維諾的《帕諾瑪先生》,索賓的《尋找松露的人》,赫拉巴爾的《過於喧囂的孤獨》,徐四金的《香水》。改編的電影如《香水》,描寫聲音的《最遙遠的距離》,艾爾帕西諾主演的《女人香》中的嗅覺,等等。

Kant, Immanuel, 《判斷力批判》,第八小節。
黑格爾,〈感覺〉,《精神現象學》,
Simmel, Georg, “Sociology of Senses”, in Simmel on Culture, p.109-120, Sage
Largey, Gale and David Watson, 1972, “Sociology of Odors”, i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77, No.6, 1021-1034
莫里斯.梅洛-龐蒂, 2001, 《知覺現象學》,頁23-34,商務印書館。
舒茲,1992,〈多重現實〉,《舒茲論文集(第一冊)》,頁235-287,桂冠。
余舜德,2008,〈從田野經驗到身體感的研究〉,於《體物入微》

凱文.林奇,2001,〈環境的意象〉,《城市意象》,頁1-9,華夏出版社。
麥尼克.西卡爾,2005,〈裸視〉、〈合法性證明〉,《視覺工廠》,邊城出版。
許小麗,2008,〈脈,視覺到聽覺再到觸覺診查:運用「身體感」對漢代早期醫學手稿的新解讀〉,於《體物入微》
(電影)乘著光影旅行(2010)

王俊秀,2001,〈音景的都市表情:雙城記的環境社會學想像〉,《台大建築與城鄉學報》,10:89-106,
呂心純,2011,〈音樂作為一種離散社會空間:台灣中和地區緬甸華僑的音景與族裔空間建構〉,《民俗曲藝》,171:11-64,
賈克.阿達利,1996,〈傾聽〉,《噪音:音樂的政治經濟學》,時報出版社。
胡曉真,〈聲色西湖---聲音與杭州文學景味的創造〉,《中國文化》
(電影)Wim Wenders, 《里斯本的故事》

陳文尚,1999,〈大厝宅年節祭儀中的環境嗅覺經驗〉,《環境與世界》,第三期:35-54,
蔡晏霖,〈美味的關係:印度棉蘭家務親密勞動的味覺與口述歷史〉,《台灣東南亞學刊》,第2卷2期,127-158,
巫仁恕,2006,〈明清飲食文化中的感官演化與品味塑造---以飲膳書籍與食譜為中心的探討〉,《中國飲食文化》,2.2: 45-95,
楊岩勇,2007,〈談味覺詞的轉義與轉域〉,《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第五卷第二期,
蔡怡佳,2008,〈恩典的滋味:由「芭比的盛宴」談食物與體悟〉,於《體物入微》。
林淑蓉,2008,〈食物、味覺與身體感:感知中國侗人的社會世界〉,於《體物入微》。
陳旻志,2008,〈追求飲食之清---以《山家清供》為主體的個案觀〉,於《體物入微》
(電影)(美味關係)(2009)

柯品文,2009,〈官能書寫對欲望的重構與拆解:以朱天心〈世紀末的華麗〉和徐四金《香水》為論述文本〉,《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5(1): 25-36,
朱嘉雯,2007,〈糖蒸酥酪,玫瑰清露---《紅樓夢》的感官意象與西方古今文學比較〉,《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2007(2): 103-120,
盧成仁,〈體味變化與基督教傳播〉,《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27(2011: 10),頁115-126。
張珣,2008,〈馨香禱祝:香氣的儀式力量〉,於《體物入微》。
(電影)《香料共和國》(2004)

陳其澎,2010,〈生活空間中身體與物體互動關係之探討〉,《設計學研究》,13(1): 1-24,
黃冠閔,2009,〈神聖與觸摸---對「勿觸我」的現象學反思〉,《中央大學人文學報》,38: 37-68,
林宛瑄,2009,〈理性眨眼的瞬間:《哈利波特》中流動的想像地景〉,《英美文學評論》,14(2009): 145-176
Minh Duc Nguyen,《Touch》,未上映

錢鍾書,〈通感〉,《七綴集》,62-76
由堯,2010,〈中國古典園林中”通感”的運用〉,《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9(4):
立野良介等,2010,〈城市、氣氛與自然〉,《襄樊學院學報》,31(7): 28-32
黃冠閔,2010,〈生動性:想像力與自然場所〉,《哲學與文化》,37(4): 93-128
王俊秀、大井紘,1995,〈五感自由連想法的都市環境意像解析:日本十四都市之比較考察個案〉,《都市與計畫》,22(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感官社會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