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第2學期-8316 社會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 20 缺席次數不得超過四次。(到13、12次=20分;11=15;10=10;9次及以下=0)
課堂討論 30
作業 50 五篇作業,一篇10分,共50分。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53 人選讀,尚餘名額17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張志宇

教育目標

「我可以像社會學家那般進行思考!」 --這是本次課程最大的目標,也是我最大的期待! 老實說,這個目標很難達成。之所以難以達成,並不是因為不夠聰明或者智慧不夠,而是因為我們長期以來都只固守著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認為世界就是如此,並主動地或被動地將自己禁錮於單一的世界觀之中。簡言之,我們缺乏思考!缺乏各種看待事物的方式與角度!缺乏跳脫常規進行思考的勇氣! 為此,我將會在課堂中不斷地「展示」我所認識的社會學家,以及他們在面對世界時所採取的各種不同思考方式。我企圖透過這些展示向你們訴說或證明一件事:「面對同樣的社會現象,可以有數種不同的理解方式」。此外,我更企圖你們能有這樣的驚奇感:「哇!原來還可以這樣想事情」。若我們都能努力朝這個目標邁進--那怕只有一點點--那些禁錮我們心靈的枷鎖,似乎有那麼點鬆動的可能性!我們認識的勇氣似乎也將會慢慢地增加!而「像社會學家那般進行思考」的可能性--你若願意的話--正就是從這裡開始了!

課程概述

介紹社會學基本概論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Allan,2003,《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承諾》,台北:群學。
Bauman,2002,《社會學動動腦》,台北:群學。
Bonnewitz,2002,《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台北:麥田。
Giddens,1996,《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馬克思、涂爾幹、偉伯》,台北:遠流。
Giddens,1992,《批判的社會學導論》,台北:唐山。
王振寰、瞿海源編,2003,《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