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第2學期-1832 文化、消費與經濟社會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出席參與 30% 課堂報告 30% 期中作業 20% 期末報告 20% | 3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0人,已有18 人選讀,尚餘名額-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魏少君教育目標
本課程為社會學系大學部與通識課程之共同選修課程,適合對於社會學思考以及消費現象感興趣的學生選修。主要教學目標在於透過各種日常生活中經濟現象的探討,理解文化與經濟社會學的思維與觀點,期望藉此深化學生對於當代資本主義的深刻反思,我們將以各種文化議題切入,深刻思考不同社會的經濟活動與其文化概念的連結關係。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二/6,7,8[H204]
修課班級:社會系2,3,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不開放隨班附讀,通識雙掛但不算通識學分,限電腦選課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魏少君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每週二下午1400-1700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彼得.柯睿耿(Peter Corrigan)著,王宏仁譯,2010,《消費社會學》。台北:群學出版。
Guillen, Mauro, F., Collins, Randall, England, Paula, and Meyer, Marshall編,姚偉譯,2006,《新經濟社會學:一門新興學科的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Zelizer, Viviana A.著,姚偉、劉永強譯,2009,《親密關係的購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Swedberg, Richard著,周長城等譯,2007,《經濟社會學原理》。台北:巨流出版。
Simmel, Georg著,顧仁明譯,2000,《金錢、性別、現代生活風
格》。上海:學林出版社。
Zelizer, Viviana A. 2004,《金錢的社會意義》,陳難能譯,台北:正中出版。
Ferguson, Nail著,杜默譯,2009,《貨幣崛起:金融資本如何改變世界歷史及
其未來之路》。台北:麥田出版。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文化、消費與經濟社會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