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第2學期-2783 通識:文藝美學與社會實踐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課堂報告與討論 | 40 | 缺課三次者請自動退選本課程 |
Issue Memos | 60 | 繳交篇數少於三次者,視同不及格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0人,已有14 人選讀,尚餘名額-4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黃崇憲教育目標
本課程透過多元的文本---文學(詩、散文、小說) 、繪畫、電影、攝影、舞蹈、劇場、音樂等諸種型式,探討文學藝術創作如何變成社會實踐,及兩者之間的交互辯證關係。一個文本的文藝美學指涉的是作品的「內在能量」,社會實踐則是作品的「外在可能效應」。統而言之,本課程為一審美實踐,藉由各類文本的深入研讀、探討、賞析,希望能召喚出參與者成為審美的主體,並進而以文藝創作進行社會實踐。
課程概述
通識課程不同於專業課程,實乃著重引導學生主動關懷、探索與實踐人類的終極價值與智慧;同時通識課程所提供的知識,不是專業課程的淺薄化,而是具有厚實感的基礎知識。本校根據創校傳統、校訓與辦學理念訂定通識教育定四大基本素養:求真素養、篤信素養、力行素養與宏通素養,以具體落實本校通識教育之理想。希望本校學生能發揮自主學習精神,在通識課程老師的引導下,逐漸培養其通識教育基本素養,並期待能終身學習。各種基本素養並訂有具體的學習成效指標,以做教學與學習成效之自我檢證的具體指標,分述如下:求真素養(自然領域):1.學習自然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探索物理與生命世界的微妙,2.發揮就事論事的精神,3.能參與科學議題相關的公共事務。篤信素養(人文領域):1.學習人文精神以探索內在自我與領會人類文明的深層價值,2.發展自律精神,3.能運用理性進行道德推理。力行素養(社會領域):1.運用社會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激發學生的傾聽與溝通能力,2.承認與尊重多元差,3.實踐民主審議的精神。宏通素養(跨領域):1.追求人類的整體價值,2.融通求真、篤信、力行等素養於個人生命之中。各領域的課程對於學習成效指標可以跨選,不必拘泥。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二/2,3,4[SS312-2]
修課班級:共必修1-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榮譽課程 教師自主加選 社會系不得選修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黃崇憲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週二∼週三,上午7:30~8:30東海大學丹堤咖啡館(請事先約定)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目宿媒體,王耿瑜主編,2011,《島嶼寫作》。台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
�林海音,2000,《城南舊事》。台北市:格林。
�王文興,2000,《家變》。台北市:洪範。
�林麗雲,2012,《尋畫──吳耀忠的畫作、朋友與左翼精神》。台北市:印刻文學。
�阮義忠,2012,《人與土地》。台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通識:文藝美學與社會實踐歷史開課紀錄查詢